驰名中华老字号魅力不减当年
新华网北京9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 李煦 孙晓胜) "头顶马聚源,身披瑞蚨祥,脚踏内联升,吃饭就着六必居,餐后喝口张一元……"汇聚宣南的众多中华老字号,充分展示了京城商业文化的精髓所在。
位于大栅栏的马聚源,始创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是京城著名的帽店之一。当年所制缎子小帽,风雪帽和三块瓦皮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爱。
同样位于前门外大栅栏的瑞蚨祥绸布店是由山东人孟鸿升于清光绪年间创办(约公元1839)年。位居绸布业"八大祥"之首。孟氏原在山东经营"万蚨祥",后来京创建京城最大的绸布店"瑞蚨祥"。主要经营绫罗绸缎、布匹及裘皮。因其货真价实,闻名天下。1900年,瑞蚨祥曾毁于八国联军的洗劫。恢愎以后的瑞蚨祥仍然以货品纯正、花色新颖著称。现瑞蚨祥仍自行设计花样,派专人、选厂家"定产品",并绣明"瑞蚨祥鸿记"字样。其优良的布匹、绸缎仍为海内外游客所称道。其开办的"传统服装服饰展"也是文商结合的典范。
由河北武清县人赵廷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创办的内联升现仍位于大栅栏衔内。因其所制"朝靴"多供大内皇亲国戚使用,因此得名"内联升"。民国初期,改产"千层底布鞋",做工精致考究。如鞋面的上等贡缎,缎面厚实,色泽黑亮,不起毛茬。纳鞋底则必须绳租针细,每平方寸81针从不马虎。纳好后放到开水中浸泡,用棉被包严热闷,软后锤平,整形晒干,以保鞋底坚固耐磨,定型吸汗,柔软舒适。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爱穿内联升的布鞋。美国前总统布什夫妇在离华前,曾在此定做千层底布鞋。现该店除销售各种皮鞋、布鞋、绣花鞋,还为顾客定做特殊鞋、畸型鞋。不但微型传统布鞋深受游客青睐,鞋文化展更能给宾客提供商业文化上的享受。
六必居酱菜园位于前门外粮食街,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由山西临汾杜村赵氏三兄弟,集资万两白银创建。最初为前店后厂的酒铺,后增售柴、米、油、盐、酱、醋六种生活必须品,故京人称该店为六必居。六必居自产自销的酱菜,因加工技艺精湛、色泽鲜亮、脆嫩清香、酱味浓郁、咸甜适度,清代被选作宫廷御品。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六必居付之一炬。次年重修开业。并引入外姓人入股,打破了赵姓独营的局面。1935年,该店酱菜在青岛"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上获奖,遂行销海外,享誉环宇。其主要传统产品有甜酱菜、甜酱八宝瓜、甜酱八宝菜、甜酱甘露、白糖蒜、铺淋酱油等60余种。
位于前门外大栅栏的张一元茶庄,是由安徽人张文卿1912年创办,是京城著名茶庄之一。张文卿原为荣泰行茶店学徒,出徒后,开有茶摊,因所制茶叶质优价宜,而小有名气。后在前门外大栅栏街建茶庄,经营红茶、绿茶、花茶、紧压茶、乌龙茶五大类160余种。1992年茶庄翻建后,扩大经营规模,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在继承发扬传统制茶工艺的同时,推陈出新,形成了独家特色口味,其张一元牌茶叶被商业部命名为优质品牌。由于其货真价实,地道可信,经营兴隆,成为京城及全国各地顾客购茶首选之店。
另外,说起位于宣南的京城老字号,就不能不提驰名中外的药店--同仁堂药店。这家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街路南的药店,开业于清康熙年间(约公元1669年)。创始人是浙江人,姓乐。乐家第四代传人乐尊育为清廷太医院吏目,其用宫廷药方所制成药,深受欢迎。雍正元年,同仁堂被指定为皇宫御药房,名声大振,并从此与皇家结下不解之缘。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下令同仁堂为其特制乌鸡白凤丸,由于受到宫廷重视,并多次得到皇家资助,在同行业发展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其制药方法是家传式,选料不厌其精,加工不厌其细,所制中药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加工。由于药质上乘,药效显著,信誉经久不衰。现其仍制的名药远销世界各地。(完)
编辑: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