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童走出非典阴影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王思海 )“阿姨,你在哪里?这几天没看到你了……?”30日上午,7岁的洋洋(化名)在宣武医院重症病房接到在京郊顺义隔离休整的孙淑春护士长的电话时,十分高兴。听到电话中洋洋很想念她们的话语,这些曾护理过洋洋长达半月之久的医护人员的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5月12日晚,从北京延庆旧县镇医院转到宣武医院和洋洋,病情较重,住进了5楼的重症监护室,她是目前宣武医院收治的年龄最小的患者。
那天晚上,随洋洋一起转入宣武医院的还有她的妈妈和小姨。可是,当夜妈妈在转院途中经全力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洋洋。医院至今还没有把这一噩耗告诉小洋洋,怕她幼小的心灵承受不起失母之痛。
20日一大早,远在延庆山村的洋洋的父亲,刚刚从“非典疑似”的阵营中被排除,就给医院打来电话,想听到女儿的声音,但洋洋在病房中当时不能接听电话,主治大夫胡水清拿起话筒,失落的父亲在电话那一端声泪俱下:“她(洋洋)已没有了妈妈,我不能再没有女儿。”同样作为母亲的胡水清,在隔离区也每天思念自己两岁的孩子。听着电话中那心酸的声音,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眼泪浸湿了口罩。洋洋自进入宣武医院重症监护室,就得到5楼医务人员的悉心呵护。多少次,胡水清大夫走进病房,握着洋洋粉嫩的小手问道:“宝贝,想阿姨了吗?”洋洋懂事地点了点头。护理部副主任花蕾也多次来到病房,抚摸着洋洋的额头,问寒问暖,关怀倍至。转入宣武医院之后的一个星期,洋洋一直沉默无语,医护人员十分担心和挂念她。洋洋发高烧时,护士日夜守在她床边,一刻也不离开,生怕她出现什么意外。5楼病区的护士一有空闲,就来到洋洋的病房陪着她,减少她的孤独感,给她更多温暖。花蕾每天都要来看望洋洋,她通过电话把小洋洋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女儿沈馨。只有10岁的沈馨每天通过信笺给洋洋送来安慰:“洋洋,咱们交个朋友吧,可以吗?你在病房生活(过)得好吗?如果你需要什么,就跟我妈说,她会给你的。”稚嫩的字迹里蕴藏着无限关爱。医护人员每天还从驻地把医院发给自己的牛奶、巧克力、饼干等拿来给洋洋吃,经常给小洋洋捎来布娃娃等许多儿童玩具。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关爱下,洋洋的病情慢慢好转,身体逐渐恢复。护士们看到洋洋渐渐活泼了起来,十分欣喜。记者进入病区采访,每次都要到洋洋病房看望她,洋洋对记者也逐渐熟悉起来。26日上午,正在整理床头杂乱玩具的洋洋看到记者和护士阿姨走进病房,飘亮的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你想吃什么,阿姨给你带来。”护士张璐问洋洋。洋洋低垂着头,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忽然,她抬起头看着张璐,甜甜地说:“阿姨,我想要你……亲我一下。”张璐一下呆在那里,她意识到所有关爱过洋洋的护士,对于小洋洋确实已经积攒了深厚的感情。张璐俯下身,抱起洋洋站在床沿边,把自己戴着口罩的面容贴在小洋洋粉嫩的脸蛋上,轻轻地触下一个充满爱怜的痕迹。心绪日渐好转的洋洋思念起了心爱的妈妈,她向护士询问:“阿姨,我妈妈在哪里?”护士每一次都镇定地安慰洋洋:“你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妈妈会来接你。”护士长孙淑春说:“现在,宣武医院北楼5层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都对小洋洋承担了母亲一样的职责,等到洋洋出院,我们都是她的新妈妈。”窗外暖暖的阳光照在洋洋的身上,洋洋脸上的笑靥与日俱增。宣武医院收治的6名儿童,都像小洋洋一样在快乐地康复。院方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医院正准备为这些小病人安排一个特殊的节日,在他们走出非典的阴影后,将会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