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党支部建在抗非典第一线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 王思海 人民日报记者 刘 毅)羊年的春天,肆虐的非典型肺炎病魔,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危害。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宣武医院全体员工冲到了最前面,承担起救治非典重症病人的重任。在过去的10多个日日夜夜里,医院隔离区成立的临时党支部,飘扬着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用生命和汗水履行庄重的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险情面前,党支部就是哨塔;危难之中,党支部就是堡垒”
4月27日上午8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正在主持全院工作会议的张建院长,接到命令--医院改为收治非典重症病人的定点医院。
军令如山倒。工作会议立时被改为全院干部和党员动员大会。这场战斗来得突然,全院没有传染病的工作经验,谁冲锋在前,谁参加第一批的战斗,谁就有生命危险。
“我是党员,我应该冲在最前面。”紧急关头,医院的340多名党员发出了共同呼声。
“让我参加第一批的战斗吧!”50岁的医院党委副书记王建平,向院长多次请缨,最后被批准率领400多位兄弟姐妹冲上前哨,第一批参加战斗。
从一所综合性医院到变为临时传染性医院,各病区医务人员都是各科室人员临时组建在一起,许多人没有经验。面对这种情况,医院党委决定在隔离区成立临时党支部。
党旗在隔离区飘扬。2楼至4楼病区为临时第一党支部,5楼至8楼病区为临时第二党支部。病区里,党员身先士卒,为周边医务人员树楷模;住宿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聚在一起,开支部会议,总结经验,互相沟通、启发和鼓舞。
“险情面前,党支部就是哨塔;危难之中,党支部就是堡垒!”王建平感慨地说。
“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党支部是抗击非典的坚强堡垒,党员则竖起了一面面旗帜。隔离区的两个临时党支部共有57名党员,他们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掌着舵,入党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扬起帆,处处抢前,事事在先。
5月16日上午,在第一次进入非典病区时,记者见到一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正用圆珠笔在手套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花蕾。她说,这是我和患者交流的“名片”。她那镇定自若的神情,使得第一次零距离接触非典患者的记者心情顿时平静了许多。
后来我们才知道,花蕾是宣武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早在4月上旬她就写下了请战书:“在防治非典疫情的工作中,还会出现许多严峻的问题和困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希望看到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若上级决定在外建立隔离病房或组建医疗队,请批准我参加,因为远离医院条件会更加艰苦,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可以做好大家的工作,以乐观的情绪影响带动大家,完成任务。”
“老黄牛”——这是隔离区医护人员谈到第六病区监护室护士长毕俊英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毕俊英是隔离区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年逾40的她身体较胖,穿上四层隔离服后,经常会感到憋闷不已、喘不过气,而且她所在的第六病区收治的全部是重症患者,护理任务更重。但毕俊英总是身先士卒,埋头苦干,给患者打针、输液、喂饭、量体温……她还经常和一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聊天,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早日战胜病魔。前些天,第六病区有几个年轻护士相继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经过抢救苏醒过来后,她们坚决要求轻伤不下“火线”,上完班再回住地。她们说:“毕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
马青峰是一名大学毕业才5年的年轻党员,他所在的第四病区监护室收治了8例重症SARS病人。这些病人存在严重的低氧血症,只要说话或稍有活动就呼吸急促,所有的生活都需要医护人员帮助,大大增加了护理量及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同时也给医生询问病史带来困难。马青峰每完成一份病历或一次查房都需要几次进入病房。为了让其他医生有休息地更好,这位看似柔弱的年轻人还主动承担了全部的大夜班工作,每天都从凌晨2点忙到早上8点。
记者要采访马青峰,他却说,你还是采访我们病区的宿英英主任吧,她不仅肩负着8位患者的全部诊疗把关工作,而且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常常一个人值班,从巡视病人、下医嘱、写病程到给每一班留下重点工作和注意事项,以一位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了我们全组每一位医护人员。
隔离区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高利是第二病区主任,在做好支部党员们思想工作的同时,他经常深入病房巡诊,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困难面前要起到旗帜的作用,带领群众勇往直前。”
“我要像老党员一样,我以我血荐轩辕”
在宣武医院,一份份请战书、决心书、思想汇报、入党申请书递到院领导的手中。院党委副书记王建平自豪地说:“这段时间,院里没有一个逃兵,只有勇敢的战士。”每一次党支部会议完后,都有医务人员自动汇聚而来,向她郑重递交了思想汇报和入党申请书,她清晰地记得,每一天有多少医生和护士向她表示要加入党组织的决心。
护士长董建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到:“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全力抢救病人的事迹,给了我很大震撼,我请求加入这样的党组织!我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抗非典,两者皆可抛。”功能神经外科的石长青为身边的共产党员谱写了一首新时期的英雄赞歌。4月25日,这位刚通过博士论文答辩,27日就接到通知到重病监护室参加抢救危重病人的汉子说:“我曾多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果说第一次交入党申请书认识还不深刻的话,那么这次我目睹身边共产党员冲锋陷阵,认识到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力量,这次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和信心。”
年仅20岁的郭玲玲讲起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时,十分激动:“我是家中的独生女,我们这一代人没经历过大风大浪。这段时间,我们在病区给病人换液、准备器械、量体温,忙得恨不得一下子能长出三头六臂来。我身边的党员大姐们没有一个人说累,我受到她们的感染,也被带着往前跑,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神经内科的宋珏娴大夫在母亲节那天在给妈妈的信上这样写道:“当我听到电话里您焦虑万分的声音时,我哽咽了……。我知道我不属于我自己,你千叮咛万嘱咐我要多加小心,你知道吗?我们院许多德高望重的老主任都请缨上了一线,他们说‘反正我也快入土了,让我去一线吧。’看到这些老党员争先恐后,我热血沸腾。我是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像他们一样,我以我血荐轩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