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可控、可治--首都医务工作者抗击非典的见证
新华社记者王思海 张舵 自3月初北京市发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以来,
一场维护首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战斗便在京城打响。北京市把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不惜一切代价,使北京成为一个安全的城市。首都医务工作者受命严峻的任务,临危不惧,用勇气和科学锻造了白衣天使的美丽,他们用不辱使命的英雄事迹,证明非典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全力防范
北京市发生非典型肺炎后,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集中力量开战防治工作,立即启动了应急指挥系统,成立了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刘淇对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区县、市有关部门要迅速完善的相关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
根据北京市制定的应对非典型肺炎的工作预案,全市医疗机构迅速开展了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开通了非典患者转诊的绿色通道,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
从4月9日起,不管是医院还是单位的医务工作者全部行动,他们亲自动手并动员相关人员用消毒水擦拭和喷雾;采取多种易于群众接受的宣传方式,对群众宣传预防知识;监控有患病症状的人群,……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奔赴一线,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非典”疫情的蔓延。
北京25中学医务室的高强和同事们,对校园所有室内的器物都进行消毒,而且新装了水管,添装了许多水龙头,以方便同学洗手。现在学校对所有缺课的同学及其家长都要跟踪,对于发烧的同学每天都要向东城区中小学保健所汇报情况。
学校、商场、机关、铁路、出租汽车、民航、文化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场所,都弥散着消毒后的淡淡药水味;在办公室、家庭、教室,人们都很注意地打开了窗户通风、燃起了熏香消毒;“勤换衣服、勤洗手,增强锻炼少聚会”成为人们相互的嘱托。全市各级单位都采取了可行性办法,在全力防范中切断传染源。
密切监控
自3月份以来,北京市疾控中心的一切工作显得忙而不乱,在疾控中心卫生防疫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偌大的屏幕上随时收集着各区县的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队员们则汇总着当天的信息。中心的6个应急小分队,除了白天的正常工作外,每天晚上都安排60多位一线医务人员值班。每天的每时每刻,应急中心的的咨询电话此起彼伏。
“叮铃铃,……”4月9日傍晚,应急中心的电话铃响起,接线员接听后了解到,一来自河北的孩子要来北京治病,临行前,小孩的母亲询问孩子的得病是否像非典的症状,应急中心主任沈壮觉得小孩的症状疑似非典,马上通知有关区县疾控部门的人员截住他们乘坐的车辆,并立即派市疾控中心人员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检疫控制,对车辆进行消毒,同时对同车的全部乘客进行追踪检查。
“追访的工作是繁琐的,需要一家一户地跑。”疾控中心主任刘泽军说,防疫人员上门对怀疑人员进行调查时,都是近距离接触,如果不加任何防护,自己被感染的几率会增加。但如果过度防护,又会让周围的群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最后,防疫人员决定便装入户,即使在近距离询问需要戴口罩时,他们每次也总是要先征求被访者的同意。尽管面临很大危险,但只要哪里出现一名疑似“非典”病人,防疫人员半个小时后就可以赶到现场,随后对他的上一级传染源和亲密接触者进行追踪。
在北京市有效控制和切断非典传播途径中,活跃着一支2500人的防治非卫生防病队伍。这支防病队的任务是对可疑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疫管理;对疫点进行消毒;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等。他们都经过严格培训上岗,24小时排班,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到现场调查处理。发现一个,监管一个,控制隔离一个,并做好相关人员的检查和隔离。密切监控切断了非典的传染链。
科学救治
北京地坛医院一位已治愈的的病人回忆,20多天过去了,他和地坛医院医护人员朝夕相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不知道蒋荣猛护士长是第几次连36小时战斗在第一线了。我无法认清她的容貌、判断她的年龄,但我从大夫们和我一样过着隔离生活的状态中,感受到了力量,我相信这种病是可以战胜的。”
地坛医院主任医师李兴旺医生从3月26日接受任务以来,就一起战斗在第一线,他先后收治了20多位病人。其中一位病人去世,大部分正逐渐恢复,其中2位已经出院,下周将陆续有4到5位病人康复出院。
李兴旺说,从广东、香港以及地坛医院接治的病人来看,重症病人只有10%的比例。从目前治疗情况看,多数病人一开始病情发展有一个过程,在入院一周到10天后达到高潮,二周后开始好转,到第三周就是康复阶段了。只有极少数重症病人在发病一开始就很严重。
“面对非典,人们不必恐慌,但要重视。”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北京市卫生局防治非典专家组成员唐耀武说,从人类与流行性传染疾病作斗争的历史看,非典具有与其他一般传染性疾病相同的规律。人类从发现爱滋病病例到确定病原,总共用了3年时间,而这次的非典型肺炎从发现病例到确定病毒的全部基因序列,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这对攻克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唐耀武说,从医学角度讲,病原体的确定表明对这种病的抗争取得了主动权。我们可以研制出相应的诊断制剂,快速有效地确诊病情;可以筛选出有效的治疗药物或研制出一种新药;同时还有希望培育出疫苗进行有效的预防。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刘泽军说:“所有医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非典’是可以预防,可以控制,可以治疗的,它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