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务人员面对“非典”病人临危不惧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王思海)从3月下旬北京市发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开始,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始终与病人一起奋勇抗争病魔。
北京市急救中心党委书记汤旗9日向记者介绍说,中心医务人员一接到有关非典型肺炎病人需要转运的消息,不是感到恐慌和畏惧,而是争先恐后抢着出车。护士蒋少燕在母亲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仍不离岗,要求出车。人事科科长刘红梅给中心领导写出局面申请:“我要出车,坚决出,请领导批准。”
北京佑安医院的两位女护士长李京华和孙唤琴对记者说,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过程中,表现了非凡的职业道德。他们每天都要给病人进行生活护理,现在完全进入一种“战时”状态,每天都做大量繁重的工作,给病人购买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对病人的排泄物、垃圾及接触过的物品,都要先用消毒液处理半小时后,才能放到指定的消纳地。每出入一个病房,医护人员就要重新换上一套新的防护“装备”,以免交叉感染。
“我们真的很累,但是所有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都没有恐慌。”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的金荣华副主任说。据他介绍,医护人员有一种极强的团队精神,提出的口号是“团结、友好、尊重、必胜”,每天大家都在相互鼓励与关心,每一个环节都在相互监督与协作,他们已经成立了专家小组,并有信心攻克这个顽疾。
北京市地坛医院副院长郭丽珠告诉记者,这几天有不少医生主动请战,要求进入隔离区参与救治这些病人的工作。地坛医院病房主任李兴旺连续3天只睡了9个小时,现在累得眼睛红肿,说话都带着嘶哑的声音。护士金万平家中有一个3岁的孩子,丈夫每天都值夜班,婆婆最近由于骨折又住进了医院,但她依然坚持36个小时都没有出病房。
金荣华说,从北京发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开始,所有医务工作都临危不惧,他们把自己交给了医学事业,对医生来说,能够参加这次救治行动也是难得的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