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忍辱负重百折不挠抗击非典战斗中的流调队员们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流调队员是侦察兵,是无名英雄。没有他们,北京疫情短期得到有效控制是难以想象的。


  从3月至今的100天里,3000多名流调队员共调查了五千多病例,排除了上千个疑似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本市对3万多市民采取了整体隔离、集中隔离和居家分散隔离等措施。


  病床前耐心询问
  "姓名?""年龄?""职业?""居住地址?""工作单位?""户口所在地?""发病时间?"当周世凯带着100多个问题问到第7个时,非典病人就开始烦躁了。


  40多分钟后,周世凯脱下多层防护服说:"蒸了一回桑拿。每天都要这样重复多次,最忙的时候要从早上9时到次日凌晨5时。"这位不满25岁的朝阳区疾控中心流调队员,和北京3000多名队员一样,已连续工作了近100天。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流调队员要到SARS患者及疑似患者所在医院,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谈,填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历流行病学调查补充信息表》,内容涉及100余项。有患者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职业、现居住地详细地址、户口所在地、临床表现、发病前6天、发热前7至14天内活动详细情况等。


  接着要顺藤摸瓜,了解密切接触者具体情况,详细填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历密切接触者调查表》的40余项内容。完成一个患者的流调一般需要两个小时左右,遇到接触者很多或者不配合或沟通困难的患者,时间会成倍地延长,最长达7小时。这种零距离接触,流调人员被感染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


  流调大队总指挥李雪奴说,流调时离病人两米以外才相对安全。但有的病人病得很重,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就要等病人喘过这口气,呼吸顺畅一点才能开始提问,听不清时,很多队员要凑到跟前。遇到怎么也不说的病人,流调队员在病房呆的时间要比医护人员还长。


   5月2日、12日,石景山区非典防控中心流调队的15名队员。深夜分别进入石景山医院、铁指医院、四零二医院、整形医院、眼科医院、首钢医院、北辛安医院和北京工人疗养院,对SARS病人进行一个一个核实。有的病人睡了,怀着歉疚轻轻叫醒;呼吸困难的病人不愿意说话,耐心说服;心情烦躁的病人拒绝回答问题,就先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外地病人口音重听不清楚,一遍一遍问,写下来让病人确认。天大亮了,流调队员不仅拿到了410个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准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还和病人成了知心朋友,为医院义务做了一回思想工作。


  流调回来的资料经过严格消毒后,转到非典防控中心接报组。接报组的同志对这些宝贵的资料如同婴儿般呵护有加,他们说"这是流调队战友用生命换来的!"


  后来,发烧门诊前移,90名流调队员更是坐镇发烧门诊,与非典病人和潜伏病人面对面接触。


  24小时随时待命


  非典病人一天24小时时时可能出现,流调队员追查传染链也就24小时待命。从医院流调来线索,要迅速出击寻找密切接触者。此时的流调队员更像侦探。北京疾控中心现场组吴疆、贾蕾、卢红艳等,每天都要从医院到现场,从现场到医院去侦察。


  一名非典病人打的先去302医院,又去佑安医院看病,一路上究竟把病毒传给了多少人?很难说清。流调队员要在第一时间里找到这些人。他们从那一时间段里拉过这样一名男子的所有红色夏利出租车一辆一辆排除,直到找到拉过那位男病人的两名司机,再从他们接触过的人里找到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才算切断了一条病毒传播的通道,等到工作告一段落,大家一算,其中一名司机的密切接触者达到27人。  为了堵住一个从外地来看病的非典病人,吴疆带着队员在西直门长途汽车站堵截,从晚上7时一直等到次日凌晨2时多。队员们只知道病人坐哪趟车来,结果车等到了,却发现人已经中途下车了。为了挡住病毒的传播,小组兵分两路,一半在车站组织对司售人员,汽车和所有病人可能碰到的地方消毒,另一半则继续跟家属联系,直到把病人送进隔离病房。


   5月18日零时,朝阳区20多名流调队员分别到11所"非典"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要彻底查清"非典"509名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这些病人都是流调难度比较大而暂时被搁置的人员。其中最远的病人来自甘肃。身份证居然是17位数!"流调"人员立即反馈到区指挥部,区领导也马上责成公安分局的人员迅速和甘肃方面进行了核实。终于查明那是当地有关部门的一个失误。凌晨3时最后一名流调队员胜利返回。


  千般委屈肚里咽


  3000名流调队员,做着阻击非典的大事,却个个遭遇过白眼,吃过闭门羹。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委屈往肚里咽,以拳拳爱心理解着市民,感动了市民。


  突发病例流调时间经常在深夜。居民楼的电梯已停运,有时气喘吁吁爬上16层、18层楼,可任你怎么按门铃,密切接触者都不开门。最长在门外等候了两个小时,住家才心里不落忍开开了门。个别市民不等问话落地又把队员给噎回去:"我凭什么告诉你我接触过谁呀?你们想干什么?"遇到这种情况,队员要一遍遍解释:流调是为了把疫情控制在现有范围内,找到传染源。虽然现在不发病,但有携带病毒的可能,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会给家人、朋友、邻居带来严重后果。后来,被流调队员的真诚所打动,市民为流调敞开了大门。


  一些非典病人对调查工作不配合,不愿意说出曾经接触过谁,这时,队员们就想方设法套出话。孙木在流调一位文艺界知名人士时,这位人士始终不说他和谁有过接触,孙木便和他聊起家常,问他近期有没有给学生上过课?对方回答"有"。孙木接着问,是不是有车接送?他也说有。就这样,孙木才一点一点搞清楚了和他有过接触的人群


  北京疫情平稳了,可是流调队员仍时刻准备出发……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