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频道
 



申纪兰:半个世纪的民主实践

北京频道 ( 2003-03-03 10:57:17)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徐仁杰 刘江)题:申纪兰:半个世纪的民主实践

  一位村党总支副书记,同时又是地级市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独特的身份,不凡的经历,这就是山西代表团代表申纪兰。

  身着蓝黑旧式西装,手上生满老茧,风吹日晒的脸上布满皱纹。她曾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人接见过,走过全国很多地方,最远甚至去过丹麦。2900多名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74岁的申纪兰拥有一顶无人企及的“桂冠”:唯一一位担任过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人!

  申纪兰是一位中国的农村妇女,她用将近半生目睹和参与了中国民主制度的变迁。

  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基层选举,24岁的申纪兰当选为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山西一个“没有土,到处都是石头”的贫困山区农业合作社的生产队长。当她的姐妹们还为不幸的婚姻和沉重的家务而痛苦时,她提出了妇女应该和男人享受一样的工作权利和报偿。她的建议后来导致了新中国在《劳动法》中规定:男女同工同酬。申纪兰第一次到北京开会,“紧张得不敢讲话”,她最大的任务是实现乡亲们“一定要把毛主席选上”的嘱托。此后,她成为全国的劳动模范,并到省会城市担任要职。后来她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务农,带着乡亲们把光秃秃的山种满了绿树。现在,她是山西省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回顾这50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她感受最深的变化是,“代表们的文化程度和参政水平越来越高。”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九成人受过高等教育,还有1000多人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申纪兰曾经一字不识,但是现在,她已经能够轻松地阅读报纸和文件。她很自豪自己是农民代表,她认为要为那么一个庞大的群体说话,“肩上的担子很重。”全国人大的代表中很多人都非常敬佩她,因为“像她这样在最基层的人最能真正反映老百姓的利益。”她的名气引来了许多寻求帮助的普通人。每年,她都会收到很多来自外地省份老百姓的各种请求和反映,她到北京也一定跑到农业部、林业部,“具体落实那些人的愿望。”她记不清在漫长的岁月中到底提过多少个建议和议案,她甚至曾担任过两届议案审查委员会的委员。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申纪兰向江泽民同志反映说:老区还很穷,要多栽树、多修路,发展乡镇企业。她还当着国家最高领导人建议:“有了法,更要有人监督执行才行。现在法是不少了啊,关键是执法要严。”

  时代在变,她自己也在变。1999年,“纪兰产业股份公司”在省会太原成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远。现在不仅有了“西沟人家”连锁饭店,还开办了工厂,利用山里盛产的核桃加工成饮料,产品已经在城市的超市中销售。本来,她不愿意让人家写上自己的名字,觉得“那样影响不好”,但是后来她发现,要把东西卖出去就得做广告,于是,她把自己的大名印在了产品包装上。她称这样的举动叫做“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要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思想上要不断进步。”申纪兰说,她起初只提自己身边最贴近的问题,后来逐渐关心国计民生根本性大问题,行使代表职责的水平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本届人代会上,她最关心农村交通、伤农、假冒伪劣坑农等问题,还包括司法公正和惩治腐败。(完)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