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兴起高潮
昨天,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团市委、宣武区委联合召开了“弘扬雷锋精神、纪念宣武区综合包户20周年暨天桥街道志愿服务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强卫出席并讲话。
近一段时期,本市开展了“纪念学雷锋活动40周年”系列活动,兴起了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热潮,开展了百万军民学雷锋大型公益活动,表彰了近40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举办了纪念雷锋、收藏雷锋展览,集中推出了孟宪锋、孙茂芳、侯宜北、北京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北京铁路036文明服务群体、北京大学爱心社、宣武区天桥街道7个学雷锋典型。有关部门还边宣传,边发动,边总结,陆续召开了雷锋精神与孟宪锋、036文明服务群体、北大爱心社、天桥街道事迹座谈会,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探讨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新思路、新途径、新载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干部群众、专家学者、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20年前诞生在宣武区,以扶助社会孤寡病残人和军烈属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包户活动被公认为是首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端。20年来,参与综合包户活动的青年和少先队员累计达到5万多人次,先后有6000多支服务队活跃在社区,有2000多名困难群众得到了直接和间接的帮助和服务。除此之外,天桥街道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展了经常性的群众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出了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学雷锋社区共建体系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涌现出以全国劳模范进卯、李金明,归国华侨许静瑛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他们生活在社区,奉献在社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巷雷锋”。
座谈会上,“小巷雷锋”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交流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经验和时代意义。与会者认为,由综合包户发展起来的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学雷锋活动的创造,是扶贫帮困的有效载体,是志愿服务制度化长期化的成果。
强卫高度评价了综合包户志愿服务的积极意义。他说,这项活动的成功经验在于:始终坚持把时代精神注入到学雷锋活动中,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和形式,使团员青年在学雷锋活动中达到服务社会和提高自己的目的。今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时,团组织要科学地总结这些经验,并充分认识到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重要意义;要继承学雷锋传统的成功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外开展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探索志愿服务科学的管理办法,推动志愿服务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发展;要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的理念,探索志愿服务的规律,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加大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为2008年奥运会储备志愿者人才。
会上,强卫为刚成立的“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授牌。(记者黄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