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中国的香榭丽舍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顾曼西 孙晓胜)1998年的夏天,当法国队捧得大力神杯时,激情的法国人走上香榭丽舍大街痛饮狂欢。再过几天,中国足球队将首次在世界杯上亮相,而在北京,中国的香榭丽舍--王府井也在期待着能有一个同样的狂欢庆典。
14条国际著名商业街的代表今天聚集王府井,试图找出一个共同的规律--一条街道怎样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象征,而城市的性格和文化又是怎样通过鳞次栉比的商铺和街头的雕塑体现出来。此外,共同困扰他们的交通、治安问题也是此次研讨会的重点。
在这样一个被称为是世界商业发展史上最激情的聚会中,王府井和香榭丽舍--这两条姊妹街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近距离地对视。
对于王府井这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老街道而言,它在中国商业发展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个世纪初开始,这里商贾云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一条商业街。而今天的王府井已经是古都北京"最生动的一张脸"。
香榭丽舍大街总代表(General Representative of Champs-Elysees
Committee)多米尼克·罗代(Dominique Rodet)女士曾参与了1999年王府井和香榭丽舍结为姊妹街的签字仪式。此次重访王府井让她倍感惊讶:"仅仅两年,我看到了王府井惊人的发展速度"。
"同王府井一样,香榭丽舍也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发展史。" 罗代说,"最早的香榭丽舍只是一条巴黎人散步的小道,1860年,香榭丽舍几近'死亡'。直到1930年,电影、高级成衣和奢华的法国餐厅,让香榭丽舍逐渐走向繁荣。"
她说,"我们要感谢中国诗人徐志摩,将'香榭丽舍'这个充满诗意的译名赋予这条大街。" 为了打造王府井这条老北京最繁盛的商业街,北京市政府部门付出了许多努力。王府井大街管理委员会主席陈平说,"从1993年开始的王府井大规模改造中,政府斥资4.5亿元,在尊重王府井悠久历史的基础上,挖掘商业街深厚的文化底蕴。商业与文化、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结合。"
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家首都中心商业街发现的拥有2.5万年历史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再现"老北京一条街"风俗景象的"拉洋车"、"三弦"、"剃头"雕塑,修缮一新的清代天主教堂……所有这一切,使王府井展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登长城、逛王府井、吃烤鸭",成为国内外宾客游北京的"规定动作"。据统计资料显示,在王府大街客流总量中,外地游客和国外游客占到一半以上。
北京市市委书记贾庆林自豪地告诉来访的客人,180万平方米现代化设施,以及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让王府井与国际上任何一条商业街相比都毫不逊色。
陈平说,目前正在启动实施的"数字王府井"工程,通过与互联网相连的电子触摸屏、LED显示屏、自动化的停车诱导系统、现代化停车场将王府井和世界紧紧相连。(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