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北京公交效率提升的生力军
新华网北京4月10日电(记者张舵)最近公布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提出,将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交通体系的骨干。为此,未来6年里北京新增的轨道交通线路将是过去37年所建地铁总长的3倍,达到148.5公里。新一轮的地铁建设热潮将对城市公交效率产生重大影响。 北京地铁系统于1965年开始修建,目前的通车总里程为55.1公里,这个数字在全球117个地铁城市中排在30位以后。但北京地铁却是满载率和单车运营公里两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这使它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上最拥挤的地铁。2001年,这座城市里平均每天乘坐地铁的人数达130万,地铁全年客流量近5亿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含出租车)运送乘客总量的10.5%。 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交通阻塞、行车困难、车辆废气污染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大城市病”,而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希望定格在了地铁上面。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地的隧道工程建设均处于兴旺发展的阶段。日本人口超过1000万以上的城市中,地铁将被视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近20年来,北京市的城市建设以拓路增容为主,但并未有效改善城市交通,反而使平均行驶速度越来越低,污染越来越大,绿地越来越少,沙漠化越来越严重。 据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同时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尤为迫切。为此,去年9月,北京市出台的地铁新规划方案将总长度从原来的408公里增加到600公里以上。新的北京地铁蓝图将不仅考虑36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而要通盘考虑全部16800平方公里的广大城乡;同时将市郊铁路、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等纳入其中。 然而规划只是第一步,建设和运营才是关键。中国的地铁建设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财政一条路,一旦情况变化,就会陷入困境。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主任秦国栋指出,资金不足将是制约中国地铁建设发展的主要“瓶颈”。另一个问题是,地铁工程一直是一项“老百姓工程”,票价不能太高。北京地铁已经运营了30年,仍在亏损。 除了资金,北京的城市特点对未来地铁线的延伸也提出了巨大挑战。目前北京地铁网络成型于上世纪70年代,全部是在市区主要道路下的浅层(-20米)层面进行,整体为棋盘式格局。北京市规划院交通所副所长、地铁规划专家郭春安介绍说,这是出于对古建地下部分的保护及减小影响地下水系的考虑。 根据有关调查,北京市上下班客流流向呈斜向流动,但交通线路呈直角分布,这样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拥堵。当流向与交通线路不一致时,交通线路应该照顾客流流向。为此,北京市规定,城区以外有条件的地区,地铁可以爬出地面,一方面可与建筑物的矛盾减少,另一方面可以将建设费用减少三分之二。 为了缓解资金的压力,政府已出台了优惠政策。比如将地铁建设与相关路段的地产开发捆绑招标,用房地产的利润弥补地铁的亏损。同时新的地铁票价制度也在筹划当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