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北京防非工作小组第六次记者招待会实录

 

  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5月13日上午10:00在国际饭店举行第六次新闻发布会。北京市领导向中外媒体通报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的工作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现场]: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第六次新闻发布会在国际饭店举行,发布会10:00将准时开始。 [9:31]

  [现场]: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医疗组组长、北京市副市长张茅,耳鼻喉科专家、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韩德民,卫生管理和流行病学专家、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在主席台就座,发布会马上开始。 [9:59]

  [现场]:今天的发布会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主持。 [9:59]

  [王惠]: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早上好!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第六次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今天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医疗组组长、北京市副市长张茅,耳鼻咽喉科专家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韩德民,卫生管和流行病学专家、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 [10:01]

  [王惠]:从本周起,新闻发布会改为每周一次,每周二上午10点在北京国际饭店国际厅举行。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向各位记者介绍北京防治非典工作中医疗救治方面的情况,并且回答中外记者有关医疗救治方面的问题,今天的发布会时间大约1小时。下面先请张茅先生介绍北京防治非典工作中医疗救治的情况。 [10:03]

  [张茅]:尊敬的中外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首先,我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对北京防治非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的会议主要内容是由我和韩德民、梁万年两位同志,就防治非典医疗救治工作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10:04]

  [张茅]:医疗救治工作是当前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医疗组的工作在联合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0:05]

  [张茅]:第一,针对医疗工作中一些主要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标准。比如,从门诊接诊病人到对病人的诊断,从医院的管理到医护人员的防护,以及病人出院以后的管理等等。 [10:05]

  [张茅]:因为非典型肺炎是新的突发性的疾病,人们包括医务人员对它的认识都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制定一系列医疗标准和规范,对于指导医疗救治,提高医疗救治的质量和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标准和规定都是集中了专家的智慧制定的。但是,也要随着情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进行修整。 [10:08]

  [张茅]:第二,整合首都的医疗卫生资源。包括统一信息、统一医院的资源、统一医疗卫生队伍等等。 [10:09]

  [张茅]:大家都知道,北京医疗资源丰富,但由于我们的管理体制,这些医院分属于北京市卫生局和其它一些专业管理部门以及部队。因此,为了进一步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必须对这些医疗资源统一整合、统一使用。我们在这方面组织了定点收治医院的院长定时会议,成立医疗救治指挥中心。 [10:12]

  [张茅]:第三,围绕提高收治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率,既两个提高两降低开展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定点医院的建设,把提高收治率变成确保收治率,对患者应收尽收,随诊随收。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16个集中收治病人的定点医院。特别是随着新建的小汤山医院、中日医院、宣武医院成为定点医院以后,使我们的收治能力大大提高。 [10:18]

  [张茅]:这项工作非常艰巨复杂,涉及到医院的改造、资源的组合和医疗队伍的配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确保收治任务的完成,能够使我们在切断传染源,提高医疗救治质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10:20]

  [张茅]:在提高治愈率方面,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对目前的医疗方案进行研究、交流,提出更好的、更有效的医疗方案,使我们的治疗结果更加有效、更加科学。同时,积极实验新的科学方法,加强我们诊断的成功率。 [10:21]

  [张茅]:我们还集中优势力量,全力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包括建立危重病情体系,及时掌握信息,相对集中收治,如条件好、水平高的中日、宣武已经集中收治危重病人。包括统一调度全市的ICU力量,加强ICU的设备和人员统一使用,组织重症的抢救队,来全力以赴地抢救危重病人。 [10:22]

  [张茅]:在降低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方面,采取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控制标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严格加强内部管理,设专人对感染区的防护问题进行管理和监督等等措施,从内部和外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以降低医务人员的感染率。 [10:23]

  [张茅]:针对前一段出现的医院成为重要感染源的问题和人民群众发热以后不能及时就诊的问题,我们下大力气对发热门诊进行了整顿。使发热门诊成为我们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和我们搞好医疗救治的重要关口。这样做既能切断传染源,又能方便群众的就诊。这是我对当前医疗救治工作的简单介绍。 [10:23]

  [王惠]:现在开始提问。 [10:23]

  [中央电视台记者]:张茅副市长您好,刚才您讲到医院曾经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因此许多人有症状不敢到医院就诊,这就是设立发热门诊而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对发热门诊具体采取哪些调整措施,请你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另外,采取这些措施是不是足以保证在医院不会交叉感染? [10:26]

  [中央电视台记者]:第二,北京市为了控制疫情可以说已经全力以赴了,各医院支持定点医院,另外小汤山医院1000多名医务人员都来自全军各部队医院,但是非典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万一疫情控制的局面出现反复,我们还有多大后备医院卫生资源可以挖掘,包括政府的调度? [10:27]

  [张茅]:发烧门诊的问题成为当前救治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前期,我们要求所有的二级以上医院都设立发烧门诊,全市一共设立了123家,但是由于一些医院发烧门诊的条件不具备,所以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发烧门诊数量要适当,布局要合理,条件要具备,这样对发热门诊进行要求,已经初步显现出效果。 [10:28]

  [张茅]: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明确标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文件,包括对门诊的条件,对于流程的制定,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保护等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第二,按照这些标准对发烧门诊进行严格要求,按照三避免三合格的要求,即避免发烧门诊发烧病人,一般的发烧病人与非典病人,留观病人的交叉感染,非典病人与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三合格就是门诊的条件、医务人员和工作流程都要合格,进行了严格的检查。 [10:29]

  [张茅]:第三,实现两个迁移。第一,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迁移到发烧门诊,对发烧门诊的病人,有一些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提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切断传染源。第二,对群众发烧门诊迁移,在很多区都设立了发热门诊的电话,病人得病以后先打电话,向医生进行咨询,像他这种情况是不是需要到发热门诊去。再组织一些流动车深入社区,进行看病诊断,这样使大量的人能够在去发烧门诊之前就得到诊断。我们要把合格的发烧门诊及时向市民提供。 [10:36]

  [张茅]:第二个问题,关于定点医院收治病房的问题。根据前一段的工作,我们收治病床有了很大的增长。目前,在这些定点医院里,还有相当数量的富裕病床。近一段时间,我们确保收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下一步还要根据疫情的发展,对定点医院进行规划,这要根据情况随时做出新的规划。 [10:36]

  [英国天空新闻社记者]:我听说在上周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也否认了在社会上存在一种由于非典疾病所引起社会动荡和不安的现象。但是我也注意到,胡锦涛主席多次提出要求政府官员要公开、公正、诚实,我想知道,如果各级的官员不能够在所有问题上公开、公正、诚实,我们就不知道应该相信什么,而不能相信什么,你能不能确定在中国北方非典疾病蔓延的这些地方是有还是没有社会上动荡和不安的因素存在。 [10:38]

  [张茅]:政府官员都是按照公开、公正、诚实的原则来社会公布我们关于疫情的信息和各方面的情况。在非典快速蔓延的情况下,在各方面都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在群众中也确实存在对于疾病的恐慌情绪。随着党和政府全力以赴采取各种措施,并且我们通过专家向社会广泛介绍对于非典的预防、治疗和控制措施,以及随着各项措施逐步见到效果,我想群众的恐慌情绪也会逐渐减少。 [10:39]

  [张茅]:现在从北京的情况来看,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我觉得解决恐慌情绪是用我们防治工作取得的效果来证明的。另一方面我们要及时地解决和回答群众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在这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北京,据我了解其他地区还没有出现暴乱的现象发生。在北京地区,我们的社会生活还是在正常有序地进行。 [10:39]

  [外国记者]:关于信息收集的问题。每天在香港政府发布有关非典疫情的时候,除了给出今天出现的疫情有关数字以外,还要说感染病人的年龄以及医疗病史,在北京是不是也可以做到这样的信息发布? [10:41]

  [韩德民]:我们是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和规定发布每天的信息数。在没有接到上级的指示之前,我们会严格按照要求公布每天的疫情数字。 [10:41]

  [北京晨报记者]:梁局长,我们注意到,最近新发病例中每天都有一些新增确诊的病人,这是否意味着这部分病人在确诊之前没有受到控制,另外他们是不是对社会依然还有一些威胁呢? [10:42]

  [梁万年]: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控制疾病传播的问题,每天北京确实有一些新发病的病例,这些病例发现之后,我们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观察,对相关人群的关系链要进行观察和统计,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正在及时有效地在做。另外从疑似病人中转为确诊的病人,这些病人在严格的隔离观察中对社会的交叉感得到了控制,没有问题。 [10:44]

  [梁万年]:新发病例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从北京发病情况看播散性比较大,新发病例随时有可能出现,我们不可能把每个病人在没有发病之前都进行准确掌握,但是我们有一点就是已经把发热门诊分布到全市各个领域,一旦有病,病人可以迅速到这里。一旦确诊的病人可以随诊随治。另外一旦发现这个病人,我们做社会调查和流性病学调查也是及时准确的。 [10:45]

  [梁万年]:我还要补充一句,因为新发的病人确实对控制疫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每天对新确诊病人以及新发的疑似病人都做了专门的研究和调查,看看这些人到底怎么来的,我们大体上把人分成四个来源,一是发热门诊,在发热门诊被医学留观的,二是作为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的,三是外地的SARS病人进入北京看病的,四是在社会上散落的。 [10:46]

  [梁万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外地来看病的和散落在社会上的这些人进行流行病学隔离、流行病学观测和一系列措施,现在可以说每天新发病的病人在我们掌控之中的比例是越来越多了,我们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将绝大多数新发现的这些病人掌控在我们的手中,这样对社会的危害可以说就会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10:46]

  [外国记者]: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等了十天了,请问梁万年局长,向整个社会公布非典疫情之前,你曾经谈到,医院这个系统要经过六个小时才能确诊疑似病人的数目,这个流程是如何进行的,信息是如何采集的? [10:53]

  [梁万年]:信息采集流程,上次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我们就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我们每天所公布的疫情是指报告疫情,这种报告系统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来报告的。我们收治和主治医生在判断这个人是SARS,或者疑似患者的时候,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限定的时间之内,要把传染病报告卡递交给他所在的区县以及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经过核实并在限定的时间内报告给市CDC;市CDC进行核实,然后经过整理分析来公布疫情。 [10:54]

  [梁万年]:这个工作流程不仅仅对于SARS,对于我们国家法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都适用。这么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工作流程是特别有效率的,也是特别及时和准确的。 [10:56]

  [中国青年报记者]:前一段有的媒体报道说,目前我国正在用呼吸机结合的办法攻克非典,请问北京在这方面采取哪些举措?北京目前有没有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好的非典病人? [10:58]

  [张茅]:北京中医的资源非常丰富、力量强大,现在有26所医院、3000多名医生在北京工作。防治非典工作,除了北京的医疗资源以外,现在全国各地,包括海外华人,向我们推荐了几十种各种各样治疗非典的药方。医疗组专门设立中西医结合的队伍,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方案,并进行了落实。 [10:59]

  [张茅]:目前有专家直接给病人诊断治疗的病房,有专家进行会诊并提出药方和治疗方案。在北京的中医专家对于治疗非典病人提出了四种比较规范的药方,对发烧、高烧、憋闷和康复期适用的四种比较通用的药方,接受治疗的病人达到733人。应该说对于病人病情的恢复起到了一些积极的效果,这项工作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 [11:00]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上一次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发言人说目前医务人员的感染率下降到个位数,我想请问,医院是如何控制传染率的,另外在今后一段时间,医务人员会不会继续受到感染? [11:07]

  [张茅]:医务人员感染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来降低。在发病初期,由于人们对SARS病的传染性了解和各项防护措施还不够到位,所以出现了医务人员感染比较多的情况。随着我们各项措施的到位,我想医务人员的感染率会得到控制,并明显下降,我们也希望能够做到非常少的甚至不出现医务人员的感染。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做最大的努力。 [11:10]

  [韩德民]:这个问题从北京SARS流行病学调查来说,3月15日第一例,到4月15日就出现SARS发病的高峰,在高峰期我们做了决定,在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发热门诊,但是由于建立比较急,发热门诊的隔离条件和防护水平都没有到位。大家知道北京传染病医院有两所,加上部队的一共是4所,所以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大面积的发病,我们只能广泛地建立发热门诊。所以,前期医务人员在发热门诊进行诊断,受到感染的比较多。 [11:14]

  [韩德民]:另外,我们目前对SARS的准确认识还没有了解,也没有肯定病毒有效的控制手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在一线上接触病人机会比较多,另外还难甄别哪些是正常病人,哪些是SARS病人。到5月1日之前,医务人员发病率最高,有300多医务人员被感染。后来采取措施,我们规范了发热门诊,同时对病人进行了集中收治。 [11:16]

  [韩德民]:更重要的是,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懂得如何防护。我们还建立了医务人员防护的若干管理条例,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明显下降。应该说,如果这些措施到位,我们就能够向社会承诺,把医务人员的感染率降低为零。当然,对这点我们还要讲究科学,还要做很多努力,这些数字表明我们的研究手段和控制手段已经呈现出效果,今后会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做得更好。 [11:16]

  [王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就结束了,下个星期二我们将请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防控组的副组长朱善璐和吉林先生向大家介绍北京防治非典中群防群控的工作。如果有特殊的原因发生变化,我们会提前通知各位,谢谢。 [11:16]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