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

我家三代人与北师大

物理系八二届 许 进

  今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值此喜庆的节日,谨借校刊一角向各位师长、校友介绍一下我家三代人与母校的关系。

  我的祖父许德珩曾经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平师范大学的学生一起发动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运动,并曾在北平师大任教。我把我所听到的他对这些事件的回忆介绍给大家。

   1913年7月,祖父在家乡江西省九江府参加辛亥革命将领李烈钧发动的湖口起义,讨伐“乘时窃柄、帝制自为”的袁世凯。湖口起义失败后,祖父流亡到上海,1913年冬考入吴淞中国公学读书。1915年暑假,他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5月,北洋军阀政府勾结日本军国主义,秘密缔结《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出卖中国的领土和军事主权。中国留日学生举行集会抗议签订这一协议,遭到日本当局的镇压,全体留日学生愤然罢课回国。留日学生的行动激发了北京各高等学校学生的爱国热情。5月21日,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北京法政专门学校等校的两千余名学生到新华门向总统请愿,反对签订这个协定。祖父等8名学生代表手捧请愿书求见总统。在秘书答应将请愿书转呈总统之后,学生们就回学校了。请愿没有结果也没有造成什么影响,旁观的市民都不知道学生们为什么集会。这次请愿的失败使一些激进的爱国学生认识到了组织起来的必要。不能坐视国家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要组织起来,发动民众,挽救国家的命运。于是北京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成立了北京学生爱国会。学生爱国会的部分骨干分子创办了国民杂志社,出版《国民》月刊,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国民杂志社的主要成员有北大学生邓中夏、张国焘、黄日葵、高君宇、陈宝锷、许德珩、周炳琳、段锡朋和北京高师学生熊梦飞、匡互生等。国民杂志社的同学们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为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而奔走,不遗余力。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英、法、俄等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战胜了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中国参加了对德作战,是战胜国之一。

  1919年1月,帝国主义集团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日本代表不顾中国的战胜国地位要求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所侵占的一切权力。4月,帝国主义集团同意日本的要求,段祺瑞军阀政府为从日本政府获得军费镇压人民,指示中国代表屈从日本的要求。正沉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中的北京学生被这一消息震惊了。他们更加看清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本质,更加看清了军阀政府打内战、欺压人民,出卖国家主权的本质,愤然走出校门、发动民众、保卫国土,与军阀政府作斗争。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爆发了。5月4日上午,北京十余所学校的三千余名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前,要求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惩办负责巴黎和约的官吏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在集会上,宣读了国民杂志社委托我祖父起草的《宣言》:“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国同胞处其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做万死一生之呼救乎?”学生游行队伍由天安门来到东交民巷使馆区,准备向英美法意四国公使递交山东问题之意见书。因庚子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随意在使馆区通行,学生队伍被阻于东交民巷西口的铁栅栏外两个多小时。最后由段锡朋、许德珩、罗家伦、狄福鼎四人代表全体学生向美国公使馆递交了《陈词》。而后,愤怒的学生向位于东城区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住宅进发。学生们捣毁了曹宅并放火点燃,还痛殴了正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前来镇压学生的军警逮捕了32名学生,其中有许德珩等二十名北京大学学生和初大告(初铭音)等8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北京的学生运动迅速地扩大到全国各地,近百个城市的学生纷纷起来响应。随后,工人、商人和市民也加入了运动的行列,军阀政府岌岌可危,被迫于6月10日将曹、章、陆免职,6月28日通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我祖父于1920年1月赴法勤工俭学。他在巴黎大学学习社会学并翻译了涂尔干著《社会学方法论》一书,经蔡元培先生推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7年2月,祖父回国,他到广州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任教,讲授社会学和社会主义史。自1927年4月开始,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迫害进步人士。12月,祖父与祖母劳君展逃到上海,躲在租界中翻译书籍。祖父翻译了马克思著《哲学之贫乏》、布哈林著《唯物史观社会学》和《共产主义之路与工农联合》、拉法格著《家族进化论》等。

  1929年底,祖父应邀到暨南大学任教,讲授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1931年4、5月间,当局以宣传共产主义为由,责令暨大将其解聘。7月,应北平师范大学徐炳昶校长之邀,祖父到师大历史社会学系任教,后转到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虽然离开了师大,但祖父一直与师大的师生一起为民主科学而奋斗。1935年12月9日,北平15所大学的万余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当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祖父、祖母与北京大学、北平师大等校的学生一起走上街头,与军警的大刀、木棍和水龙头搏斗,号召全国同胞共同救亡。祖父与北大教授马叙伦、尚仲衣,师大教授杨秀峰等对于发动这场揭开全民救亡运动序幕的一二九运动作出了贡献。随后,各校教授三百余人成立了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在1937年的五四纪念会上,在北大、师大反动教授陶希圣、杨立奎、熊梦飞等鼓动下,当局支持的伪学联学生殴打了与会的进步学生。 杨秀峰、黄松龄与我祖父等北大、师大教授公开致信于陶希圣,对他们的行径表示愤慨。

  1944年,已经占领了大片中国领土的日本侵略者向中国西南部发动进攻。 面对凶恶的日寇和蒋介石集团内部的投降空气,我祖父、祖母与梁希、褚辅成、黎锦熙、潘菽、税西恒等文教科技界学者在陪都重庆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团结文教科技界人士共同抗日,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为民主和科学而奋斗。这个组织即九三学社。五四运动时与我祖父一同被捕的北京高师学生初大告先生后来回忆说:“许老一九四五年约我发起九三学社,原定为民主科学社,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日本签字投降,才定为九三学社。” 物理系著名教授郑华炽先生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从北大转到师大任教。郑先生192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后赴奥地利就读于格拉茨工科大学,1934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奥地利学习期间,郑先生发表的关于拉曼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方面的论文受到德国、法国物理学界的重视。1935年回国后,郑先生先后在中央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桃李满园。1936年在北平,郑先生和吴大猷等教授合作研究苯的同位素的拉曼效应,拍照时间长达100小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这一成果在美国化学物理杂志上发表后,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1978年我入师大物理系学习,经常看到75岁高龄的郑先生指导研究生和进修教师,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我请他保重身体,他说:“这个‘四人帮’太可恶了,耽误了我们十年的时间。”对于郑先生治学和诲人的精神,各位师长比我更有发言权。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他做出的另一项成就。

  1937年8月,日寇占领了北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南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北平大学等校内迁陕西城固,成立西北联合大学。郑先生于1938年到西南联大任教。敌后的昆明经常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非常紧张。各校带去的仪器和图书很有限,学习条件有多么艰苦,可想而知。郑先生与吴大猷教授设法将实验设备运到昆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北平沦陷后,北大教授、后来成为郑先生岳父的邓以蛰先生患肺病,咳血不止,无法离开北平。看到儿子邓稼先反抗日寇的情绪越来越激烈,在学校的一次集会后,他竟将日本国旗撕碎了,邓以蛰十分为儿子的生命安全耽心。为了这个倔强的孩子能平安地读书,他决定让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女儿邓仲先带弟弟到敌后的南方去上学。邓以蛰对儿子说:“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象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1940年邓仲先与郑华炽在昆明结婚。1941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受姐夫和王竹溪等教授的指导,受吴有训、周培源诸位教授科学救国、严谨治学精神的影响和西南联大校风的激励,他发奋读书,发誓要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

  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他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西南联大的校歌中有这样一段: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中国核武器的主要研制者之一,被誉为“两弹元勋”。这位深得郑华炽教授培养、爱护的内弟、高足即是邓稼先。1953年邓稼先与我的姑姑许鹿希结为伉俪,成为了我的姑父。姑父曾对我说:“他们说我是福将。我是甲子年出生的。甲是天干之首,子是地支之首,所以我是福将。”后来,我从报章中了解到,在我国进行的32次核实验中,他曾经15次到现场指挥试验队的工作。凡是他作出的重大决策无一失误,因而被同事们称为福将。其实,在这值得骄傲的成绩后面,有他多少辛勤的汗水,他的身体又受过多少次大剂量的辐射啊!1982年5月,师大在主楼七层会议室举行郑华炽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纪念会。我祖父在会上肯定了郑华炽教授在解放前夕担任北大教务长期间所做的工作并介绍了在西南联大期间郑先生给予邓稼先的培养和照顾。由于当时邓稼先的成就和职务尚未解密,所以与会者中理解我祖父讲话意义的人不多。郑华炽与邓稼先的这段故事与生前的邓稼先一样,是鲜为人知的。

  1978年我高中毕业并考入北师大物理系学习。得知这个消息,祖父十分高兴,他对我说:“当教师好,公公教了一辈子书,也在师大教过书。”随后把他在师大教书的前后经过讲给我听。1982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第二十二中学工作。祖父对我说:“当教师好。”并嘱咐我:“当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公公就是这样做的,你要向公公学。”1984年秋,我准备到煤炭工业部与美国柏克德公司合资成立的中美国际工程公司工作。祖父得知后对我说:“小弟呀,我觉得还是教书好,脚踏实地。你再想一想。”在我将赴中美国际工程公司设在深圳的总部之前,祖父写了一张条幅送给我:“静、慎、敏、思。进孙座右,祖父临别赠言。”以此教导我遇事冷静、谨慎、机敏、勤于思考。

  在母校百龄校庆之际,我谨将前辈们的事迹介绍给各位师长、校友,也算对母校的一点点贡献。愿五四运动燃起的民主科学之火在师大永存不灭,愿前辈们科学救国、为国献身的爱国精神在师大永存不灭,愿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永存不灭。

责任编辑:齐雄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