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北师大

 

 

 

 

 

 

 

 

 

 

 

 

 

 

 

 

 

 

 

 

 

 

 

 

 

[关闭窗口]

 

邓小平同志期望:“师范大学要办好”

   “十年文革”使包括北师大在内的全国教育事业遭受重创:大部分师范院校被迫停办或搬迁,科研凋敝、人心涣散;许多中学师资匮乏、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更令人忧虑的是,社会上一些人的观念中还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对知识分子、教育工作者的偏见和歧视。

  打破时代坚冰的是邓小平同志。他以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卓越胆识,在拨乱反正时期,旗帜鲜明地为知识分子正名,为教师正名。他说,“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劳动者。”

  他深刻地洞察到,“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是事关民族兴衰的大事。

  很多北师大的教师回忆说,小平同志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使很多人经年冰封的心苏醒了。

  1977年9月,第三次复出主持中央工作不久的邓小平在与教育部负责同志谈话中指出:“师范大学要办好,……不办好师范教育,教师就没有来源。”

  1978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肯定了教育工作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意义,被后人誉为“迎来了教育的春天”。这充满诗意的描述,生动地表达了当时教育工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振奋心情。而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正是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召开的。

  随着全党、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教师队伍的培养日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80年,在一次中共中央召集的办公会议上,邓小平说,我们要增加教师。中小学的教师也不够,很多教师负担很重,影响到教学水平。

  他多次表示,“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这番甘做公仆的真挚话语,成功地赢得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知识分子的心。

  当年的北师大教师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住房、婚姻、子女等个人问题都逐渐开始得到解决。他们认识到,整个国家真正下了决心,要从实处开始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984年底,北师大著名教授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等,在一些政协委员提案的基础上联名倡议每年9月为尊师重教月、9月中的一天为全国教师节,并发出“尊师重教”的呼吁。这些倡议和提案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发出了《致全国教师的信》,向辛勤的园丁们表达党中央的亲切慰问。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北师大举行了隆重的万人庆祝大会。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会议。会上,北师大教育系的同学们激动地打出"教师万岁"的大幅标语。

  此后的多个教师节,邓颖超、万里、王震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莅临北师大,与教师们共庆节日,表达党对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怀与爱护。

  此时,教师已由“文革”时遭人歧视的“臭老九”,变成受人尊敬的热门职业,尊师重教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面对这深刻的变化,面对教育事业的累累硕果,北师大人由衷地说:“应该首先归功于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的率先垂范和大力倡导。”

  桃李芬芳,春华秋实。改革开放以来,北师大步入发展快车道。学校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指导思想,瞄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先后增加了理论物理、电化教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系,由“文革”前的12个系、18个专业、1个研究所,发展为12个学院、24个系、38个本科专业、84个硕士点、43个博士点和30个研究中心的多学科师范大学。教职工人数比“文革”前增加了1000多人,其中包括7位中科院院士、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闻名中外的民俗学家钟敬文、书法家启功、经济学家陶大镛、教育学家顾明远等,北师大重现群星璀璨的辉煌局面。

  二十余年中,北师大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8万人,他们大批活跃在教育战线最前沿。北师大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师资培养人才基地。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