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北师大

 

 

 

 

 

 

 

 

 

 

 

 

 

 

 

 

 

 

 

 

[关闭窗口]

 

毛泽东主席嘱托:“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起示范作用”

   1949年6月,北平刚刚解放不久,北师大汤璪真教授家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当时,好几位教授正在汤家聚会,毛泽东一眼看见曾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的黎锦熙,急忙上前连声说:“黎老师,您好!”

  北平解放前夕,黎锦熙拒绝了国民党政府南下的邀请,对家人说:“我要在这里等一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伟人!”这一天终于等到了,师生重逢真是喜不自胜。

  此时,即将宣告成立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旧中国师范教育不被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重视,发展极其缓慢。北师大虽系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起源,也曾几度遭临停办的困境,在办校近50年中,毕业生总数还不足一万人。

  早年曾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后来又当过教师的毛泽东,深知教育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教师职业更怀有特殊的感情和理解。

  他认真听取教授们对新中国办学的意见,并对他们提出的工资待遇、方针政策等问题一一耐心解答。当了解到教授们因实行配给小米制而生活困难时,毛主席鼓励大家说,这是暂时的,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会有很大发展,教授的待遇问题国家会考虑的,要给高薪水。

  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教育素质低下,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改变这种状况,探索出一条穷国办大教育的路子呢?

  1950年2月,毛主席把北师大校长林砺儒请到中南海,详细地询问学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指示说:“北师大应当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师资;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师大提供有利条件,使师大在各方面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起示范作用。”

  “他对北师大的关心和支持是无微不至的。”北京师范大学现任校长钟秉林发自内心地说。

  1950年,毛泽东亲自为北师大题写校名,并送去三幅供大家挑选。那苍劲有力的笔迹,带着一位伟人对教育事业的诚挚关怀,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北师大师生的胸前熠熠生辉。

  人们记得,毛泽东在短短的几年里多次接见师生代表,关心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亲笔回信给师大师生和校友达二十三次之多;人们记得,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北师大在解放初期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学校由和平门内狭小的旧址迁至新街口外新址,校园面积增加了数倍,教学设备也有较大更新。师大的教学实力得到空前加强,一大批学界名流云集师大。

  人们记得,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的名字都曾与北师大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有的接见过师大毕业生,勉励他们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有的亲切地看望过师大校长,兴致勃勃地观看师大学生的文艺演出……   那是新中国教育工作者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勤奋地教书、刻苦地钻研,满腔热情地奔赴广大偏远贫困的地区点燃知识和希望的火种。

  1949年至1961年的12年间,北师大有了长足的发展,共为国家培养了9800多名毕业生,相当于解放前47年的总和,同时成为科研实力雄厚的著名高等学府,以自己对新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实现了毛主席当年的嘱托,被誉为“中国师范院校的排头兵”。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