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S.Lehman]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世界上不可能有某一所大学对于所有的学生都是最好的,每一所大学有独特的个性,每个人也有其独特性,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一点是选择他最适合和他性格最匹配的一所大学。 [ 15:17 ]
[朱清时] 南方科技大学不是私立大学,深圳市政府投资建立一所新型大学,也归教育部管,但是是深圳市花钱建得一所大学,所以也是公立大学。我们对吸引学生一点,我们招生的口号,学生在南方科大读书的四年,一定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因为南方科大是中国改革开放遇到最重要最深刻的变化就是教育体系的变革。 [ 15:17 ]
[杨卫] 中国现在最好的学校从我最近两年的观察,越来越多最好的学生选择不是去美国,而是留在本校或者换一所学校做博士,这个情况和几年之前有一定的差别,比如说在北大和清华,可能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在中国将来发展的平台会更大,这是需要平衡的问题,中国公立学校也是很好的选择。 [ 15:16 ]
[现场提问] 我本人对教育非常感兴趣,这不单单是专家和学生的问题,更是家长的问题,你们能给我一点建议,未来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在国际上获得成功,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到大学,未来能够取得成功呢? [ 15:15 ]
[杨卫] 中国高等教育变化是历史的过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些最好的大学,科研设备仪器和硬件水平已经接近美国一流大学。 [ 14:59 ]
[朱清时] 中国的高校改革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课程,首先要注意到一个课程,不光是讲授知识,而是要训练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知道这个知识怎么样来的,做到这一点,每门课的强度会大大增加,由此评价一个课程跟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现在不同了。评价体系应该是大学教学改革中间关键环节。 [ 14:53 ]
[Jeff S.Lehman] 为了要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世界一流的学者,对于大学来讲做一些什么事情呢?首先是招聘的学者,在招聘的这些学者之后,要给他们足够的资源。我想谈两种资源,如果是科学家的话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试验条件。第二种资源他们要有一个体面的收入可以支持他们的生活,支持他们的家人。 [ 14:51 ]
[张萌] 交叉学科高等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工作,同时也有一定的管理工作,各位专家从各自领域以及各自经历过教学和改革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有一些意见? [ 14:49 ]
[朱清时] 我完全同意前两位的观点,我觉得他们都强调了交叉科学的重要性,交叉科学重要性正在给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出了挑战。全世界都意识到了,特别是过去五六十年中间,人类最伟大的应用和发明都是交叉科学得来的。 [ 14:48 ]
[Jeff S.Lehman] 创新要有一些全新的想法,全新的想象力,我们要有一些全新的概念。大学生不仅仅要能够学习知识,他们更要知道他们这个领域在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不仅仅关注于本领域,关注其他领域的知识,虽然这些领域在目前来看并不相关联,但是在未来某一天他们是会关联起来的,这个时候这些学生会发现,将这些知识关联起来之后,他们会实现新的创新。 [ 14:45 ]
[杨卫] 这个议题我是有体会的,我们有文科理科和工科,在脑的认知学上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以前我们讲得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精神和物质之间现在从科学的角度说明,确实有相互的作用,在认知学很多领域当中,信息科学和纳米科学、生命科学结合在一起,所以很多新的发现都是跨学科的。 [ 14:43 ]
[主持人] 杨教授就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做了总括和深入性的分析。我们看到国外很多大学跨学科,交叉学科学会有31家成员,交叉学科一定是未来发展方向,请三位专家继续挖掘交叉学科发展前景和必由路径。 [ 14:42 ]
[杨卫] 我想关于内涵式的发展,可以用四个意思表达。一,我们以前总是讲总量、人均,内涵式发展就要求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资源和产出以及对教育的贡献。二,要想成为高水平大学,内涵式发展,各级方面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三,原始创新想法,尽量使得可以成为这些方面的源泉。四,现在创新体现内涵发展的力量,很多要经过跨学科、多学科研究实现。 [ 14:40 ]
[朱清时] 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这些年迅速发展,变成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中国教育明显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内涵包含着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这样的人文素质,这是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当前最大的任务。 [ 14:36 ]
[张萌(对话环节主持人)] 在座的专家对高等教育乃至中西方的文化对于教育的看法都应该是各持己见,首先还是有请朱教授完成对高等教育人才教育的见解。 [ 14:35 ]
[主持人] 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三位大学校长,他们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第二位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兼首席执行官Jeff S.Lehma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原浙江大学的校长杨卫。 [ 14:35 ]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