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题:坚守、战疫、祝福——一家三口抗击疫情的12小时
新华社记者赵琬微、陈旭
相隔千里,各守一方。
在工作休息时间,刘德芬阅读女儿刘宇航的信件(2月5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摄)
刘德芬(左)在工作中与同事交流(2月5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摄)
凌晨4点,北京公交集团第四客运分公司383路驾驶员刘正延出门了。作为头班车司机,他在黎明之前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测体温、换口罩、上岗。
早上7点,在门头沟区斋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科主任刘德芬开始收集、整理监测了一宿的外地来京人员体温数据。
千里之外的武汉,他们的女儿刘宇航正在熟睡。作为北京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的一名普通护士,今年26岁的她已经在前方工作了10多天。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家人在各自岗位上奋战。
刘正延(右)领取新的口罩(2月5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摄)
工作人员(左)对刘正延进行班前体温检测(2月5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摄)
大年初一,刘德芬接到通知上岗值班。大年初三,刘宇航接到通知即刻赶赴武汉支援。此后10多天,一家三口人便再未见面。
“学护理就是为了这个时候冲在前面,妈妈支持你!”得知女儿要“出征”,刘德芬隔着电话第一时间给女儿打气。
斋堂镇位于北京西部山区,毗邻河北怀来县,是109国道出入北京的咽喉。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科主任,刘德芬负责镇上的发热门诊、转诊病人、防护培训等工作,还要给29个村的村民们送去生活必需用药。
上午10点多,身着白大褂、佩戴口罩的刘德芬乘车来到军响村,将药品递给守候在村口的村干部——特殊时期村子“封闭”不让外部车辆、人员进入。在斋堂镇工作29年以来,她不仅对各村病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对特殊时期的疾控工作也不陌生。2003年“非典”期间,她也曾奋战在一线。
刘德芬在工作中(2月5日摄)。新华社发(任超摄)
刘正延驾驶383路公交车(2月7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摄)
刘正延清洁公交车方向盘(2月5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摄)
“17年前,我9岁,还是个懵懂的小女孩。妈妈,你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非典’的工作中。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确定了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护士,要成为妈妈这样的人。”赴武汉临行前,刘宇航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接到报名通知时,我特别激动,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参战,我要参战!”
读着女儿的文字,刘德芬回想起17年前的自己。2003年在电视上看到“非典”的新闻时,她就很想到前方去。后来作为护士参与了“非典”患者密切接触人员的检查工作。
“女儿的心情,我很理解。医务人员就是要冲在前面!”刘德芬说,我们俩都是护士,都是在突然得知任务后当天就出发。不同的是,当年自己一点不害怕,甚至还渴望去更接近患者、更危重的地方。“但这次闺女走后,我还真有点担心,怕她操作不周。”
刘正延对公交车内部进行检查(2月5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摄)
中午12点,武汉,收拾好装备的刘宇航准备去武汉协和医院西区接班。已经剪短的头发,身上厚厚的防护服、脸上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的她更像一名战士。在录给爸爸妈妈的视频中,她说:“这里非常忙,但是我们都好,我会特别注意安全,爸爸妈妈放心,我爱你们!”
中午12点30分,刘正延师傅下班了。他把公交车停放好等待消毒、交班,然后步行回家。回想起正月初三,得知女儿当日就要“出征”,爱人无暇回家帮女儿收拾行囊,只能托付给他。“她叮嘱我一定要去给女儿买纸尿裤。她经历过‘非典’,知道前方人员、物资可能紧张,护士常常要连班工作,4小时甚至6小时才能换班,中间上厕所是不可能的。”
刘德芬(右)为门头沟区斋堂镇军响村的病人送去药物(2月5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摄)
带着5包纸尿裤和父母的嘱托,女儿刘宇航随队出发。
“她去10来天了,我渐渐不再担心。”刘德芬说,“女儿平时在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上班,比我们在镇上处理的状况多,她的技术水平没问题。我突然发现她真的长大了。”
17点,刘德芬下班了。她没有回家,而是继续住在镇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办公室内待命。此刻,女儿还战斗在防控一线,尚未下班。等到夜幕降临,她和丈夫会各自捧着手机等待和女儿微信联系,彼此报个平安。
他们,在平凡中坚守岗位,相通的心意就是彼此最近的距离。
“媳妇、闺女,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家里你们放心,有我呢。”不善言辞的刘正延说。
-
中关村出台10项措施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此外,具体举措还聚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两个方面,提出支持措施。
-
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
-
公安部交管局:疫情防控车辆人员牌证可加急办、预约办、便捷办
对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最新批量投入使用的疫情防控车辆,公安交管部门将积极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车辆和驾驶人牌证集中办理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车辆和人员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
最高检:涉疫情案件努力做到“当日来、当日转、当日送”
据统计,1月30日至2月7日,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已受理案件26570件,通过电话、网络为律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咨询、办理事项9049人次。
-
信息透明才是特效药,疫情公布须更精准详细
“信息真正公开透明,才是最好的“特效药”。面对即将到来的返城潮,一些特大城市、省会城市面临双重压力,疫情公布应该更加彻底一些。建议各地规范疫情发布制度:不仅公布确诊病例到过的小区,也要公布楼栋甚至单元门,公布确诊前的行动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