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关桂峰)在21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针对2月14日起所有返京人员到京均应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的要求,北京市结合广大市民关心的问题,对返京人员中的七类情形进行细化。
2月14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疫情防控期间返京人员有关要求的通告》,规定自2月14日起,所有返京人员到京后,均应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
发布会上,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强介绍了七类情形,分别是:一是对于过去14天内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停留且经由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口岸入境的人员,免除居家观察14天的要求。在入境时需填报健康申明卡,进行健康申报,接受体温检测,佩戴口罩,人员之间保持距离。
二是对于从中国境内其他地区(不包括湖北省)短期进(返)京(在京没有固定住所和职业,主要从事旅游、访问、商务、考察、过境等活动)的人员,须配合入住酒店的管理,进出酒店时要测体温,入住时要填报来京事由,登记在京联系人;有在京接待单位的,须执行接待单位有关疫情防控规定。如果有发热或身体不适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就诊并主动告知酒店和接待单位。
三是对于从中国境内其他地区(不包括湖北省)进(返)京复工复岗的人员,具备集中工作条件的,要进行封闭管理,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可以边观察边工作;其他人员,还是要居家观察14天再上岗。
四是居住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等环京地区的在京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上下班往返属于日常通行,不作硬性要求,但是进出京要接受例行检查。
五是民航机组、铁路班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频繁异地往返,属于刚性的岗位需求,返京时集中居住即可。
六是在京中央单位往返疫情高发地区的工作人员,出于单位管理和家庭安全的需要,这些人员返京后要按规定集中隔离办公、居住。
七是居家观察期间,有特殊需要的,如孕妇、患病等人员,可遵照医嘱外出医学检查。
张强表示,前期发布《通告》实行返京人员报告制度和居家观察或集中观察措施,是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要求,做好当前疫情防控的必要举措。在《通告》执行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情况,在不影响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们将发现一类,解决一类,尽快回应群众诉求,并视疫情情况确定通告解除时间。
-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医院“上岗”
为了提升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效率,阿里巴巴达摩院基于5000多个病例的CT影像样本数据,研发了全新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可在20秒内快速完成新冠肺炎影像的分析。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4%
通知明确,自2020年2月起,除湖北省以外的各省份可免征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免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对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可减半征收,减征期限不超过3个月。
-
北京:返岗专车接务工人员抵京
为保障疫情期间企业复产用工需求,平谷区人力社保局“点对点”服务企业,帮助老才臣食品有限公司10名外地员工由陕西安康出发回京返岗,预计今天抵京,这是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有序返工第一趟员工包车。
-
“非接触式”申报、审核、调查评估——税务总局优化出口退免税服务
疫情期间,纳税人提交电子数据即可申报办理退免税事项,待疫情结束后再补报纸质资料。
-
中国通号复工 “高铁大脑”开动
昨天上午,位于中关村丰台园的中国通号环形轨道实验室内,信号工程师王华超、刘沛和刘广斌忙碌地测试着相关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