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21


 

  从4月21日到4月底,北京市非典发病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曾十几天每天都有90至100个病例,最高一次曾达到150多人;从5月初开始,疫情呈现出小的回落,处于高发平台期;从5月9日开始,疫情下降幅度明显增大。17日,新报告非典病例降到19例。19日,通报的新增非典确诊病例数首次降至个位,总数为7例,比18日的17例减少10例,北京的疫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

   就在人们稍微感到欣慰和放松的同时,也会问北京的疫情还会反弹吗?老百性都还要做些什么呢?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66068671
     63071128---8067
传真:66063682

E-mail:jiaodian@xinhuanet.com

新华网北京频道  策划:苏会志   编辑/制作:胡子健



咬紧牙关防止反弹  

   二00三年五月十七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应对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典防控工作的意见》。

  随着北京市非典疫情初步得到遏制,群众紧张心理有所缓解,人员流动逐渐增加,外地学生和民工将会陆续返京,经济和社会生活也会逐步恢复正常,这就给疫情依然严峻情况下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抗击非典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丝毫不能放松防控工作。

  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北京市防控工作仍然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

  1.全市新发非典病例依然不少,污染源和传播途径还没有完全切断。

  2.前一阶段采取的防控措施有些尚未完全落实,社会防护网仍存在漏洞和死角。

  3.人员流动和聚集的增加容易降低原有安全屏障的防护效用,增大人群感染的几率。

  4.周边地区也有疫情发生,给本市防控工作形成新的压力。

  5.我们对非典及其传播规律的认识还不充分,任何松懈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避免校园疫情反弹  

   5月22日开始,北京一些中学要复课了。目前一些离京和离校的大学生也已经陆续返京。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不会再次给高校造成新的大规模非典疫情的发生,成为近期公众关注的焦点。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朱善璐认为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危险是的确存在的。北京市把复课过程中确保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为了避免返校学生过分集中,中小学复课采取分期分批的原则。高三的学生为了参加高考,22日先行复课。而后,初中考高中的学生准备复课,接下来是小学升初中的学生复课。

   同时,中考向后推迟一个月,高考的准备工作也在扎实细致地开展。北京要把所有陆续复课的学校防疫工作、社会保障条件都要充分准备好,尽最大的努力确保在陆续复课过程中,首都北京的学校疫情不发生反弹。

   对离校大学生分期分批返校,北京也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预报自己在家的疫情情况,来校之前监测体温,进校之后采取必要的健康观察措施等等,确保不发生大学校园内的交叉感染。

现在最忌讳麻痹大意  

 

  20日上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肯定地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已经进入了疫情的稳步下降期,但现在也同样是北京决定疫情的关键时刻。”

  据曾光教授介绍,北京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病人数显著下降,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自然下降过程,而是与北京市政府扎实有力、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紧密相关的。这些综合措施主要从三方面对北京非典疫情的控制立下了“汗马功劳”:首先是通过设立非典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等措施,对北京的医院感染进行了有效控制;其次是通过建立社区保护屏障以及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的措施,进一步做到了早期发现传染源;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公众的广泛宣传,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对疾病的自我防范意识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对于已经连续一段时间的低发病人数,曾光教授告诉记者:“现在最忌讳的就是麻痹大意,无论每天的发病人数是几个还是几十个,都说明这种疾病的隐患并未消除,这就如同森林起火,一旦掉以轻心,极有可能会造成疫情的死灰复燃。”

  在采访的最后,曾光教授向北京市民再次建议,在乘坐电梯、地铁,或前往医院看病时最好应佩戴口罩,当自己有类似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即便没有确诊是非典型肺炎,但为了他人的健康,也应注意佩戴口罩。

防治非典,老百姓还应该警惕注意  

 

 
 现在北京的非典依然存在,并没有完全根除,老百姓预防非典更应向往常一样,公共卫生相当重要,要做到不要随地吐痰,保证公共卫生。 清除垃圾死角,随时进行消毒。 心态平和,经常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个人卫生要切切实实做到以下要点:


一、 洗头:外出返家最好先洗净头发,因为病毒可透过飞沫传播,只要你置身于密封式空间,病毒的悬浮粒子便会随空气漂浮,头发成为这些悬浮粒子最佳藏身之所,返家后不洗头,藏身于头发的病毒便会在屋内散播。

二、 戴帽:长发的女士们外出最好束起头发并戴上帽子,最好把所有头发都包裹,这有助预防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悬浮粒子粘附于发梢上。

三、 佩戴合规格口罩:戴上了口罩犹如给呼吸道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使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使病毒和细菌不能进入人体。同时,戴口罩也可阻挡自已口、鼻里的细菌和病毒因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传染给别人,这也是一种社会公德。口罩如果太薄难有作用,应用纱布、纸质稍厚口罩或12—16层型口罩,因为孔洞较小、纤维密度高,可较有效的抵御细菌;佩戴口罩时手势要温柔,莫将口罩整绉;应紧贴面部,用手指轻按鼻梁位,让口罩更熨贴,但要留意口罩连续使用四小时便要更换,口罩的清洁是第一位的。戴过的口罩,在外层往往积聚着很多外界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污物,而里层阻挡着呼出的细菌、唾液,因此,两面不能交替使用,否则会将外层沾染的污物在直接紧贴面部时吸入人体,而成为传染源。另外,口罩在不戴时,应叠好放入清洁的信封内,并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随便塞进口袋里或是在脖子上挂着,戴口罩只是预防呼吸道理传染病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注:长者或哮喘病人及呼吸不畅顺人士不宜佩戴

四、 换衫:衣服要天天替换,最好是一些每天可洗涤的物料逊色于湿洗。

五、 空气流通:避免细菌在密封室内游离,时刻打开窗户有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减低空气中病毒悬浮粒子

六、 洗手:手部最易沾染细菌和病毒,须特别注意清洁卫生。

(A) 何时洗手:

(1) 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在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

(2) 为幼童或病人处理呼吸道分泌物污的对象,更换尿片或处理粪便后都要洗手。

(B) 洗手及抹手方法:

(1) 打开水龙头后,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或洗涤液,均匀涂抹,搓出沫儿,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反复搓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30秒,最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刷干净,直至手上不再有肥皂沫儿为止。一般情况下,应照此办法重复两到三遍,以保证把会部脏东西去除。触摸过传染物品的手,洗时更要严格消毒,至少应照此办法搓冲五至六遍,使“保险系数”更大一些。再用清水冲洗,冲洗时把手指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水把香皂泡沫顺手指冲下,这样不会使脏水再次污染手和前臂。

(2) 女同电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


(3) 洗净手后,用洁净毛巾纸彻底抹干双手,最宜以干手机将双手吹干,让湿手自动“晾干”,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4) 再次说护手。手洗擦干净之后=吃东西之前,仍要保持手的清洁,注意不要再去摸这摸那,如拿抹布、搬桌椅、开门窗、掏钥匙、拉开关、解围裙、系腰带、扣扣子等,要尽量使手处于洁净状态,总之,手洗净后应直接去吃饭或吃东西。

七、 家具清洁:飞沫可沾附在头脸、衣物、被褥、家具、桌椅、甚至电话听筒、小朋友的玩具表面,一般可用稀释的家用漂白水(即一份漂白水兑九十九份清水)抹净;若家有伤风感昌患者,则漂白水浓度提高至开稀五十倍(即一份漂白水开稀四十九份清水)。

八、 佩戴手套:公共设施如扶手电梯、车厢的扶手,公共厕所,都成为细菌病毒散播的间接工具,最好戴 上手套以防万一。

九、 避免到人烟稠密的地方:如,医疗机构、娱乐场所等;地铁、巴士、火车、船舶、电梯等公共交通工具,由于都属密封式空间,最好还是戴上口罩以策安全

十、 专家之言:家中幼童和长者,最空易受到病毒感染,所以要加倍护理。医生建议,一发觉内衣沾有汗水,极易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必须实时更换(避免做强烈的运动)。

常识:洋葱、大蒜有杀菌作用,每次炒菜加五至八蒜头,连蒜头一起食,至于洋葱最好生食或半生熟,两者皆有助于增强肺功能。

 


  

    与非典的斗争有着它特有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没有取得最终完全胜利时,我们都要戒燥戒浮,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继续群防群控,严防严控,以期得到最后最终完全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