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时期千万别跟法律过不去!我相信,在非典时期干坏事,法律肯定饶不了他。"住在北京市西城区甘家口的唐义军说:"我估摸着,这时候犯罪,能判死刑肯定不会判死缓!"
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肃穆威严的办公楼里,王明严肃地对新华社记者说:"针对非典时期可能出现的4类犯罪活动,司法机关将依法予以严惩,且从重从快处罚有法可依。"
他说,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上述4类犯罪活动,都有相应的刑事处罚条款。
记者问:在非典时期,如果有人借机生产假冒伪劣的医用用品和器材,比如伪劣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将会被判多少年徒刑?
王明回答说:比如,针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145条规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其中情节特别恶劣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414条还对"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处罚作出规定: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王明解释说,刑法第225条、140条、141条、142条,对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都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同时,刑法第336条,规定了对利用"非典"疫情非法行医行为的刑罚幅度是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记者问,在这些犯罪中,有没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的犯罪行为?
"当然有,"王明说:"刑法第141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记者问:有些群众提出,在非典期间如果有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责任,是否构成犯罪?
"如果没有履行职责,造成非典传播,就构成了'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王明肯定的回答,"刑法第409条规定: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王明还就在防治非典的特殊时期,进行抢劫、抢夺、诈骗敲诈勒索等危害社会治安等与非典相关的犯罪行为的司法处罚,依据刑法逐项作了说明和解释。
王明解释说,刑法是"保护法",它对违犯其他法律、包括行政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行为予以刑事处罚,保护行政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严重违反、破坏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将受到刑法的处罚。
王明说,虽然"严打整治"斗争已经结束,人民法院对在特殊时期从事与"非典"相关的犯罪活动仍将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从重",就是在法定的幅度内从重量刑处罚;"从快"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从快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