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5/13
  尽管"非典"的幽灵仍在中国徘徊,但随着疫情被逐渐遏制,从物质和心灵重创中缓解过来的人们发出深刻反思,那些过去仅仅被认为是不文明的一些习惯,实际蕴藏着巨大的危害。对此,京城百姓的热门话题之一是:在"后非典"时代,我们的生活将会有哪些改变?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66068671
     63071128---8067
传真:66063682

E-mail:jiaodian@xinhuanet.com

策划:李煦   记者:张舵 李京华  刘江  编辑: 李煦   图片:李俊东
 

 

 

 

 

 

 

 

 

 

 

  

 

 

  "美食家"还会见什么就吃什么吗?  

  

  时下,最苦恼的莫过于平日爱在外边摆设饭局的"美食家"们。不知何处藏身的"非典"病毒,让北京大街上原先车水马龙的餐馆酒肆变得门可罗雀。

  "沸腾鱼"是近年京城风靡一时的美食。在平日,许多著名的鱼店在"饭点"必须要拿号排队等座位。可没过几天,"非典"终于使这一切改变了。

  "五一"期间,许多这道美味的"发烧友"在京城东奔西走,结果却是连吃闭门羹。

  在鱼店门口,许多志趣相投的"食友"端详着大门上的歇业通告,个个脸上露出无比失落的神态,"咱们还能吃什么?"

  重味道、重营养;轻卫生、轻检疫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缺陷。"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曾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美国学者桑国亚,在北京生活过将近三年。他认为,中国人很注重吃,烹调艺术很高超,会做许多美味,但卫生习惯太差,存在很多卫生隐患。

  他说:"SARS或许会给中国人在生活观念和卫生习惯方面带来许多新的启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改革的契机。"

  "非典"期间遭受抨击的传统习惯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共餐制。为了防止疫情传播,全国餐饮企业启动应急措施,全面实行分餐制,改掉传统的共济一桌、共食一盘的共餐制。

  曾几何时,卫生安全的分餐制一直难以推行,因为中国传统观念"聚餐"是最讲感情的表现。一大群人同时在一个盆中捞食拣菜被视为其乐融融的感人场面,但是对这一习惯所蕴藏的卫生大患却视而不见。严峻的疫情终于迫使人们思考,是否应该把这种讲究外在表现形式的陋习完全摈弃。

  很多专家呼吁,要坚决把好饮食卫生检查和防疫关,否则将后患无穷。目前,防"非典"把重点放在医院和公共交通工具方面,与此同时,也应当强化饮食卫生管理,以防未知感染源的滋生。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动物内脏的营养价值评价很高,并有着相应的饮食偏好。但其实从检疫角度来看,动物内脏比肉更难以检疫,因而存在的卫生隐患更大。

  "非典"的出现使有关部门注意到,不仅要加强对野生食物的卫生检疫,对于难以进行安全检疫的家禽内脏更应禁止食用。

  事实上,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与担忧。面对加了激素的鸡肉,掺了瘦肉精的猪肉,浸了尿素的虾,泡了福尔马林的水产品,撒了剧毒农药的蔬菜……老百姓们真不知道还能放心地吃什么。

  食品卫生方面层出不穷的种种问题,都警示着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餐饮业、农贸市场以及超市的管理力度。

 

 随地吐痰还会成为"保留节目"吗?

 

  北京鼓楼的烟袋斜街是个店铺林立的商业街,居住着许多生活在平房里的老百姓。"非典"期间,这里随手倒脏水和随地吐痰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一位姓王的居民说,"电视上说,随地吐痰和倒垃圾被城管队看到要罚款。"
由于专家和媒体的大力宣传,很多市民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


  4月中下旬以来,北京市宾馆、餐饮业、娱乐业、中小学校的用水量骤减,但全市的总用水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不断增长。4月中下旬以来,包括147家医院在内,北京市日增用水量35万立方米,这与抗"非典"期间市民勤于清洗不无关系。


  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说,可以预见,后"非典"时期,人们会选择一种更为文明和自我保护的生活方式。


  现在,在大街上吐痰成了最受鄙夷的行为。人们发现,过去某些仅仅被认为是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实际蕴藏着巨大的危害。专家提出,可怕的病毒有可能附着在痰液中向他人传播。


  北京市日前决定,在全市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抗非典、保健康"活动。对随地吐痰、随地便溺、随地乱扔瓜果皮核、烟头、纸屑、口香糖、塑料袋、包装物等废弃物的个人,责令其清除干净,并处以50元罚款。对乱倒乱堆垃圾等废弃物的个人,责令清除干净,并处以200元的罚款。


  从5月7日起,北京市政府号召,市民向城管部门举报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从高空抛洒垃圾、掷物、泼水等损害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并能以照片或录像形式提供确凿证据,协助城管执法组织查证属实的,在城管执法组织对违法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后,举报人员将获得200元至1000元的奖励。6日,市城管执法局已先期拿出10万人民币设立专项举报奖金,并承诺对举报人员严格保密。

 

 

 

 

 

 


 
 "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倒着"?  
 
 

 

   老北京流传着一句俗语:"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倒着。"这是说,躺着睡下是最惬意的休息方式。但是,这种悠闲、自在的养生之道在"非典"时期受到了严重质疑。

  "非典"期间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免疫力"。专家通过媒体向市民强调,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过去,每到傍晚时分,走在北京的街头,路灯下多是闲逛、下棋打牌的人群,现在则是打羽毛球、跳绳的多了起来。

  "以前我最大的爱好是看球,到工人体育馆去为北京足球队呐喊助威。"今年46岁的企业员工王生明说:"如今没球看了,我和儿子每天打羽毛球"。

  像王生明一样,很多北京人突然一夜之间从过去的观众转变为"运动员"。每天下班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打羽毛球、踢毽子、玩飞盘的市民,一些空地也成了放风筝的场所。

  在家躲"非典"呆腻了的北京人开始纷纷走出户外,一边锻炼,一边领略春天的美景。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用品在一些商场出现脱销,甚至连跑步机这类"大家伙"也行情看涨。

  不久前,北京人度过了一个"运动"的"劳动节"。"五一"当天,香山和北京植物园又恢复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办理香山、百望山等郊外公园门票的人也越来越多,看来是准备在这个春夏将健康积极的户外运动进行到底。

  李宁公司公关经理张庆预测:"中国很快就将出现新一轮的自下而上的全民健身热潮,体育用品行业乃至所有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据该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广东等"非典"疫情发生较早的地区,销售额已经呈现上升势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说,尽管"非典"减少了一些经济活动,但另一方面增加了公共支出,行业领域收入将有所变化,整个社会的投资会发生一些改变,与人的身体、生命健康的相关投资,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持续平稳增加。"在过去,我们往往为生产而生产,追求人的生活质量的指标非常不够,这样的改变无疑是一件好事。

   据了解,北京市现有213座公众体育场馆,正常条件下,平均每年开放时间达300天,每天开放时间都超过8小时,每年接待健身群众人数达1200多万人次。同时,学校的体育设施有条件的也都向群众开放,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王宁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还会有20多座条件一流的现代化场馆建成投入使用,这批场馆承办完奥运会比赛任务后,都将成为北京群众健身的新场所。

  在北京的地铁里,人们看到,健身俱乐部的大幅广告上赫然写着:请你、请我、请他吃饭,不如请你、请我、请他出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