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频道

 

 

北京鼓励外地人购房 房地产界波澜不惊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记者王军)北京市日前出台政策鼓励外地人在京购房,但未在房地产界引起强烈反应。一些发展商在对此表示欢迎的同时,认为房地产消费地域性强,他们不敢把“宝”都压在外地人手上。鼓励外地人购房的政策包括,持北京“绿卡”,即《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可按相关规定购买商品房、批准上市的已购公房、经济适用房;此外,外地人买房不再经过审批和缴纳手续费;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也为外地购房者降低了贷款门槛,将以前的6成15年放宽到8成30年。

  “这项政策是希望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但以我们的经验来看,购房者主要还是北京本地人,所以新政策不会使市场的形势包括房价发生明显的改变。”国泰土地整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星对记者说。
他认为:“实际上,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在五六年前就对外开放了,只不过那时需要经过审批并缴纳一些手续费,而现在不用了。新出台的政策更多地表明一种务实的态度。”

  外地人是在1997年北京市出台房地产市场开放政策之后,逐渐在这个城市成为一支购买力量的。在北京一些炙手可热的商务区,有的楼盘甚至被外地人吃掉了四成。一时间,有舆论认为北京的房价高,都是外地人抬上去的。可是,在为外地人提供购房服务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多年来却是门庭冷落的状况。定期发布的北京市统计局报告也未将外地购买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描述。

  就在外地人进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这5年间,北京的商品房价格出现了稳步下降的趋势。去年北京市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4764元,同比下降298元,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低点。尽管如此,北京的房价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比上海还高出15%。

  北京市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66%的北京市民想买房,但因房价太高,31%的人不能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鼓励外地人购房是否将拉动房价回升,又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

  “其实,房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北京回龙苑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开发商为外地人“解围”道,“过去房价高更多的是因为集团消费不受限制造成的,北京的机关单位多、购买力强,一下子就把房价拉上去了。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自从国家采取措施限制集团单位购房之后,北京市的个人购房比重迅速增长,并成为市场消费的主体。这一转折已使北京市的房价变得更加真实,并逐年回落。目前北京有1257万常住人口,而外地流动人口仅为300多万,其中具有购房能力又是少数,这也是开发商更看重本地购买力的原因。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