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恭] 谢谢主持人,谢谢新华网的网友们。 [ 15:17 ]
[主持人] 非常感谢王老做客《新华访谈》,谢谢您。 [ 15:17 ]
[王德恭] 学习篆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篆书它以它高贵典雅的艺术生命力吸引一代又一代爱好篆书的人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奋斗、不断地研习,我希望,我们国家学习篆书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会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 [ 15:15 ]
[主持人] 其实今天跟王老跟您聊这么多,我觉得特别难得,所以最后希望王老师您对着我们摄像镜头,对那些热爱篆书创作艺术的朋友们提一些建议和要求,好不好? [ 15:15 ]
[王德恭] 说建立在学术基础上也可以这样说。比如说临帖吧,大部分人学习书法的临帖以练字为主,我在学习书法以前,我就读过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和系统学习过古文字学的知识,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在临帖以前,我先读帖,比方说我学金文,我要把毛公鼎历史背景,详细的内容、文字的主要特点,都要一字一字的考释、一句一句的研究、一段一段的翻译、一篇一篇的进行熟读,我自己要求我现在学过几十篇金文,我都要求每一篇都要会读、会背、会讲、会用。 [ 15:15 ]
[主持人] 现在看您对篆书这方面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学术的基础上的,是不是? [ 15:15 ]
[王德恭] 我是出生在一个绘画的世家,我们祖辈都以绘画为生。我父亲是一位民间画师,叫王富林,我父亲还出版过《富林画谱》,所以我在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辅导我学习绘画。我从小开始临帖练字,当时记得临帖是颜真卿《多宝塔》,也临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学篆书,后来开始学习的篆书。所以我学习篆书现在说起来也有四十多个年头了。 [ 15:12 ]
[主持人]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篆书的? [ 15:12 ]
[王德恭] 当今在书坛上有一种浮躁的情绪,譬如有的书法作者为了参展、获奖跟风,趋同的现象比较严重。要想选热爱的篆书,想进行篆书的创作,想当篆书的书法家,那你首先就要具备能够脱离利益的纠葛,能够舍去身外的浮华,追求心性光明;甘做青灯黄卷的寂寞之徒,而且要具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恒心,花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去刻苦地研究古文字,研究涉及篆书方面的一些历史,你才能够真正地在篆书的创作上取得成绩。 [ 15:10 ]
[主持人] 王老,其实我知道您是一位资深的书法家,刚才听到您说到这么多,我觉得您对篆书的创作以及艺术的追求甚至远远超过“书法”的本身,在您看来,咱们当今时代的书法家,应当以何种的生活姿态去从事学问?或者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去思考书法呢? [ 15:08 ]
[王德恭] 从他以后,五代到宋元明,写篆书的人也有,为数不多,一直到清代的中后期才出现了一位写篆书的大家叫邓石如,一身布衣,两袖清风;一笈横肩,浪迹天涯;书倦必游,游倦必书。他每天背着书箱子,全国各地到处游历,写累了他就休息,休息起来了就继续游历。他在我们中国书坛上是一个很著名的布衣书法家,没有当过一天官,但是他在中国的书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成为一代宗师。 [ 15:08 ]
[王德恭] 继承与创新一直是在艺术界,也是书法家所面对的两个大问题。篆书的创新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个是唐代,一个是清代。唐代就是从秦汉以后,篆书推出实用性的字体变成艺术性的字体,精篆书者寥若晨星,一直到唐代才出现了大书法家叫李阳冰,李阳冰留下了好多的墨迹,所以他在唐代是著名的书法大家,在唐代属于“知名一家”,他自称是“斯翁之后,直至小生”。也是在篆书里边的“铁线篆”的鼻祖,开山祖。 [ 15:08 ]
[主持人] 王老,我们再谈谈另外一个话题,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都是不相同的,在继承和创新这个过程当中,您怎样去看待篆书的继承、创新以及与时俱进呢? [ 15:08 ]
[王德恭] 是,可是真正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间,篆书的工作者真正对于六书有深刻了解的人很少,不是太多。我们现在所通行《汉语大词典》,汉字总量高达56000多字,所以说你要用篆书古文字进行一幅作品的创作,要满足现代人丰富的思想、丰富的感情,古文字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得需要你学习古文字的知识,精通六书指法,在创作的过程中间要用古文字学理论来进行应用通假字、应用异体字,而不可臆造。 [ 15:08 ]
[主持人] 刚才说这个“六书”也是在课本当中都学过的内容。 [ 15:01 ]
[王德恭] 篆书是以古文字为载体,就拿中国古文字说起,从甲骨文算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古文字从秦汉之后,它退出了实用文字,成为一个纯粹的艺术体之后,它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路程,由于篆书难识、难读、难写、难用,所以学习篆书的人越来越少。当然现在学习篆书人相对还比较多了,但是和其他书体比起来,还是比较少。比如我听说九届国展的时候,篆书投稿量占整个作品投稿量的4%,而且评奖的时候,篆书一等奖还空缺。这说明我们国家篆书的力量还不够,篆书的水平还普遍偏低。 [ 15:01 ]
[主持人] 王老,对于篆书的学习,很多爱好书法的朋友们都认为,它是书法的“畏途”,这是为什么呢? [ 15:01 ]
[王德恭] 谈点新的面貌、新的气象这个也谈不到。比如说小篆吧,我开始学习篆书的时候学的小篆,后来又以大篆为主,最近几年又翻过来写一部分小篆,无形中就把大篆的用笔方法融入小篆中间,如果说有一点新的东西的话,这个算是有点特点吧。 [ 15:01 ]
[王德恭] 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推出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大家•王德恭》是今年3月份由中国书店出版发行的,在全国新华书店已经发行了。我对被编入“年度大家”感到非常荣幸,但是也从内心感到不安。由于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喜欢写字的书法爱好者,还远离书法大家这个称号,所以我也不敢以“大家”自诩。 [ 14:55 ]
[主持人] 刚才我翻阅了这本作品集,我发现这里面有几幅作品可以看出一种新面貌和新气象。您能不能谈谈其中的几幅作品呢? [ 14:55 ]
[主持人] 您这本书我刚刚看到,它是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推出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大家•王德恭》,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 [ 14:52 ]
[王德恭] 主持人好,新华网的网友们大家好! [ 14:52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王德恭是一位善于将传统与现代加以有效对接的书法家,在他的篆书创作当中,发乎于传统又立足于当代,较好地填补了我们在传统与当代衔接中的文化缺失。今天我们就把王老请到了演播室,欢迎您。 [ 14:52 ]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