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20年,智能社会是个什么样?

未来10-20年,智能社会是个什么样?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人工智能的真实意义,不在于作为人的生活的对立面去生存发展,而是在支撑人的决策,增强人类的能力。未来我国的人工智能要向核心技术、基础性技术方面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要有我们的核心处理器。
精彩观点
1
余凯

“智能+”就是需要终端不联网也能独立解决问题

“智能+”就是需要终端不联网也能独立解决问题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44318

我们发现,如果仅仅通过互联网连接,它并不一定去解决所有问题。比如说,自动驾驶如果只是连接云端,在本地不能有自动传感器、 计算平台跟软件算法,使汽车在即使不联网的情况下,也能够独立决策判断并且足够安全,而只是通过互联网连接是不够的。

比如现在很多厂家都在做智能音箱,像Amazon Echo这样,中国也有叮咚音箱。如果在本地,它没有这种智能化的,比如说原厂的语音识别,在云端没有这种对话的系统跟内容,实际上很难构成完整的服务链条,还需要增强在前端的人工智能的能力,同时继续推进增强在云端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所以说,“互联网+”到“智能+”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1
余凯

出行居住教育医疗,智能社会到底是什么样?

出行居住教育医疗,智能社会到底是什么样?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44319

比如,你可以用手机去叫一辆车开到楼下接你,它是自动驾驶的,并不是有司机开过来。它送你到目的地以后,如果没电了它自己去充电,或者说它自己去接下一个客人。如果小区里面有了人工智能,它知道你进了这个小区,它认识你,整个系统也知道你是住在哪栋楼的哪个楼层,所以你走到那栋楼的电梯门口时,门会自动打开,你进去以后不需要按电梯,电梯就自动就把你送到你的楼层,非常方便。

10年后,教育也会被人工智能深刻改变。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非常个性化的,所以需要因材施教。但师资力量永远有限,只有说有一个无限大的智能平台,它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才能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认为是医疗健康。在医疗健康方面,人工智能的医疗系统能把所有的病历汇总在一起综合分析,它能看到病历的数量远远大于任何一个人在整个从业生涯中能够看到的病历数目,所以它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知识,而且是不断累积的,也不会死亡,它永远在成长。

所以,未来我觉得人工智能能够使我们医疗健康产业发生巨大变革,而且时间也不是很长,就是10到20年的时间。

1
余凯

人工智能实质上是增强人类的能力

人工智能实质上是增强人类的能力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44317

超智能生命,是说它比人类更加智能,这种担心我觉得,到今天为止还看不到任何迹象。只能说某些局部,比如下围棋,现在计算机超过人类了。我预测,在计算机开车这件事情上超越人类,估计还要到10年的时间。还有很多更复杂的问题,加在一起我认为,机器真正超越人类恐怕是不可能的。况且人工智能的真实的意义,不在于作为人的生活的对立面去生存发展,而是在支撑人的决策。

所以,我们会看到未来还是人和人下围棋,只不过人有电脑在旁边作为决策的依据。我们会看到,未来最终生病诊断的决策还是人来做,只不过是有一个非常智慧的系统在旁边辅助你。我们会看到,真正来讲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并不是说超越人类的能力,实际上是在增强人类的能力。

1
余凯

我国应该向人工智能底层核心技术倾斜

我国应该向人工智能底层核心技术倾斜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44320

我们看中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其实还是有鲜明特点。美国的基础更加雄厚,除了有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还有老牌的科技公司像IBM、微软、英特尔。中国其实主要的领头羊还是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但中国强在商业模式的创新,强在跟场景紧密结合的应用层的创新。

比如说,我们有可能把一个领先的技术应用到某个场景里面,速度更快。而我们用户的基数也非常大,用户实际上对新的技术改变他们的生活的这种期待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这样中国在应用层就处于领先地位。

所以说,中美人工智能各有特点,但未来真正要发展,从中国的角度要向底层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倾斜,去投入更大的力量,而美国要往更多的应用层的创新,去有更多创造性的模式。未来中美人工智能其实是全方位的竞争。

1
余凯

一定要抓住我们自己的核心处理器

一定要抓住我们自己的核心处理器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44316
第一个我认为,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第二点,我认为是在教育阶段,中国的大学目前在人工智能这块要更加系统性地投入资源,开设这方面的课程。目前这一块跟美国比还是不够。第三个层面就是在核心技术、基础性的技术方面要投入更多研发资源。必须要自主可控,尤其是在处理器跟操作系统这两个最核心的底层的支撑性技术。我们在PC时代和移动时代,错失了这个机会,导致我们的核心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国外的企业主导。未来,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一定要抓住我们自己的核心处理器。
余凯
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