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同志;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基金委员会主任钱正英同志;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同志; 以及铁道部国家林业局、四川省政府、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十多个部委和地方的负责同志,还有来自香港、台湾的有关人士,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10:00]
[主持人 ]
下面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同志致辞。 [10:00]
[韩启德]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年1月9日是我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奠基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先生诞辰110周年,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举办中国桥梁文化论坛,以纪念这位桥梁工程与桥梁文化的巨匠,缅怀他为中国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心情很不平静。 [10:01]
[韩启德]
在中国茅以升先生的名字是与桥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他在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建起有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时值抗日战争爆发,新建成的大桥为疏导百姓撤退发挥重要的作用。 [10:07]
[韩启德]
茅以升先生对中国桥梁工程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早年在美国卡耐基留学论文以及世界水平的创建被称为茅式理论。他任武汉长江大桥顾问委员会委员,解决了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他曾经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的组长,为大跨度钢结构的安全承担了技术保障。他主持修纂中国古桥技术史,对我国古桥建筑从技术上做了总结。 [10:08]
[韩启德]
茅以升先生不仅架设物质之桥、知识之桥,假设社会之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等职务,作为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界人士,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在密切党和知识分子关系方面发挥桥梁的作用。 [10:08]
[韩启德]
茅以升先生十分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呼吁海峡两岸的科技工作者,通过学术交流特架设一座隐桥,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大桥积极建成,在海内外产生积极的影响。 [10:09]
[韩启德]
弘扬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祖国繁荣富强为已任的献身精神。就是要集成他未尽的事业继续架设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桥,把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宏伟大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10:10]
[韩启德]
领导们,朋友们,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华民族正站在实现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的思想的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架设一座座奋斗的桥梁,一直通向光辉灿烂的彼岸。谢谢大家! [10:11]
[主持人]
下面请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同志讲话。 [10:12]
[周光召]
同志们,朋友们,今年1月9日是茅以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茅以升先生是我国祖国的科学家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我国科技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其他的明显和中国科协的同志产生特殊的感情,因为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为我国的科技团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中国科协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0:12]
[周光召]
早在1920年茅以升先生被选为中国科学社的理事,从1931年多次被选为中国工程师学会的董事,并1947年选为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会长,1948年加入了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作者协会并积极参与其活动。 [10:14]
[周光召]
1950年8月科代会在北京召开,朱德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毛泽东主席接见全体的代表,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的决定,从此中国科技团体史上诞生了两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全国性科学团体,科代会闭幕第二天,全国科联,包括全国科普分别召开全国委员会,梁先生选为主席,茅以升等先生选为全国科普全国委员会的副主席,茅以升先生担任全国科普副主席期间,与其他负责同志一起积极推动我国的科普工作, [10:15]
[周光召]
1952年9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联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并选举李四光为主席,茅以升等人为副主席,1980年3月全国科协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茅以升先生再次担任全国科协副主席,1986年6月中国科协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德高望重的茅以升等三位科学家推举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0:16]
[周光召]
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科技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老一辈科学家积极倡导下,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人员的努力,科协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学术交流日益活跃,科学普及不断深入,科学服务不断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欣欣向荣。中国科协成为中国特色的科技团体,成为科学界之家,包括茅以升先生在内的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为科技团体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10:18]
[周光召]
茅以升先生还是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积极倡导者,茅老联合首都103位著名科学家和科技界人士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号召,倡议制定首都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同年5月中国科协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和全国性协会、学会、研究会转发首都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很快得到科技界热烈响应。 [10:18]
[周光召]
每当想到这些茅老音容笑貌就在我们的眼前,今天纪念和缅怀茅以升先生,就是以茅以升先生为榜样,学习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精神,实事求是严谨的道德风范,传播科学造福人民的奉献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优良传统,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科学兴国战略人才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0:19]
[主持人]
下面请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同志讲话。 [10:19]
[孙永福]
孙永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新年伊始,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杰出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茅老为铁路教育和科技进步奋斗了一生,给我们留下光辉业绩和崇高的精神,这是中国铁路的骄傲。 [10:20]
[孙永福]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技术人员和建设器材极其缺乏的条件下,茅老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克服了钱塘江流沙深厚、地质复杂的困难,组织建设了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大桥,打破外国人垄断中国大桥设计施工的局面,大涨中国人民的志气,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一大成就,是中国铁路建设一座丰碑。 [10:21]
[孙永福]
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为热情,深受光大职工的崇敬和爱戴,在担任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期间,他呕心沥血,辛勤工作,把铁道科学研究院建设成为一所专业学院,实力雄厚专业机构,发展我国铁路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0:21]
[孙永福]
在1955年,他组织筹建的北京东郊环形实验基地,现在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亚洲唯一的大型铁路综合实验基地,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主持制定并且组织实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围绕铁路运输开展科技攻关,取得大量的科研成果,在铁路科技进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0:22]
[孙永福]
今天,我们深切怀念茅,就是要学习和发扬茅老的爱国主义精神,茅老留学美国,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之后,面对优厚的待遇,不顾各种劝阻地依然决定回国效力,他说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10:23]
[孙永福]
我们深切怀念茅老,就是要学习茅老勇于创新的精神,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以创新工艺提高桥梁的建设速度。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曾担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解决了诸多的技术难题,曾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小组的组长,对大跨度结构安全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 [10:24]
[孙永福]
同志们,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桥梁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整整过去的五年中,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05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七万五千公里,居世界第三位,比九五增加了七千公里,其中复线已经达到2500组,电气化铁路达到21000公里,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已经喜获全胜,隧道全线已经完成,2005年10月12日胜利实现全线铺通,结束青藏不通铁路的历史 [10:25]
[孙永福]
我们全国铁路广大职工,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深切缅怀和纪念茅老,要以实际行动加快科技进步,加快铁路发展,在今年开始的十一五计划是我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10:25]
[主持人]
下面请交通部原副部长王展意同志发言。 [10:26]
[王展意]
同志们,过去我和茅以升先生在工作上有过多次的接触,他的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茅以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是我国现代桥梁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负责设计,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在中国现代桥梁建设史上设计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10:32]
[王展意]
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茅以升先生诞辰110周年,缅怀他的功绩,回顾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的桥梁建设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1400年以前的隋代修建的赵周桥,一千一百年前唐代修建的苏州桥,九百多年前宋代修建洛阳桥,八百多年前金代修建的芦沟桥,五百多年前的明代修建的桥,都曾经收到了世界史学界和工程技术界的高度赞誉。 [10:33]
[王展意]
之后茅以升先生在土木工程教学、建筑设计与施工、科学研究、桥梁技术史、桥文化和科普等方面都成绩卓著,为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奋斗终身,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0:48]
[王展意]
现在我们还有许多结构新颖、技术先进的桥梁正在建设之中,其中有跨径1888米的斜拉桥,江苏南通的苏东大桥,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大桥,全长26.5公里的青岛海湾大桥。宁波金海至舟山港全长18.5公里的金昌大桥,一共是五座大桥把它围起来,已经建成了三座,其中还有两座正在施工之中,包括金昌大桥。 [10:48]
[主持人]
下面请台湾地区水利工程学会理事长杨永斌教授发言,杨永斌教授长期在台湾大学任教,担任台湾大学教授系主任、工程院院长等职,从事桥梁工程学的研究,下面我们欢迎杨永斌教授讲话。 [10:49]
[杨永斌]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个人很荣幸可以以台湾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理事长的学分,受到基金会的邀请来这边参加座谈,还有茅先生的纪念会,感到非常荣幸。 [10:49]
[杨永斌]
说起来我跟茅先生有一点渊源的,我在1970年代在台湾大学土木系念书的时候,我们的走廊上就挂着很多世界各国的伟大的工程,像艾佛尔塔,等很多其它的,其中有一张黑白的照片,是钱塘江大桥,当年我们年少无知,我们都不知道这张照片代表什么样的意思 [10:50]
[主持人]
下面请香港特别行政区土木工程署原署长刘正光先生发言。刘正光先生曾主持建造香港清马大桥、积水门大桥等,因此荣获茅以升桥梁大奖特别奖,下面我们欢迎刘正光先生发言。 [10:51]
[刘正光]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今天感到十分荣幸能够在非常有重要有意义的座谈会发表香港工程界表示对茅老的敬意,热爱祖国的精神。大家知道他是中国土木工程的机械桥梁的建设贡献巨大,香港很多工程界的朋友都是从数目工程杂志和保障看到茅老的资料,知道他是一个桥梁专家,一讲到钱塘江大桥就联想到茅以升先生,他十分热爱祖国,毕业后回到中国,为中国的土木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做事十分投入,做事态度认真,重人才,做事科学化,又注重训练人才,为中国培养不少的人才,这些都是我们从书本上看到的认识的茅老。 [10:51]
[刘正光]
1982年在北京参加举办中美桥梁研讨会中,第一次见到茅老,我记得他当时身体也不太好,但在他演讲后,接见我们,听我们向他汇报香港桥梁工程的发展,并且简单报告香港清马大桥的计划。他十分关爱我们的工作,勉励我们做好工作,令大家十分感动,感到茅老对我们的关心,后来送我一本书,非常珍贵,表示对我们工作的努力。 [10:52]
[刘正光]
香港近年来新建不少大型的桥梁,1997年完工通到新机场高速公路清马大桥,是世界上最强的两用大桥。1998年完成的斜拉桥有448米和470米,最近完成1840米的清龙大桥。2003年建设的神州大桥是中国桥梁设计比较的1018米单塔斜拉桥,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斜拉桥,2008年底可以完工,在今年可以通到深圳蛇口210米的斜拉桥。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长达30多公里也要很快的修建。这些工程都是香港和内地的桥梁工程师和世界各国的桥梁工程师共同合作来做的,相信茅老一定为我们的成绩高兴和骄傲。 [10:52]
[主持人]
下面举行茅以升星的命名仪式。 请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刘晓群先生宣读"茅以升星"命名的公告,并向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秘书长、茅以升先生的女儿茅玉麟女士办法"茅以升星"命名证书和轨道运行图。 [10:53]
[刘晓群]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非常荣幸参加今年茅以升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借此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天文台向茅以升先生的亲属,向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致以崇高的敬意。 [10:53]
[刘晓群]
茅以升先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呕心沥血,为新中国工程建设事业和教育世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宣传并弘扬茅以升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国家天文台决定,将1997年在茅先生诞辰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茅以升星",下面我宣读一下命名证书。 [10:54]
[刘晓群]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史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1月9日发现了小行星,1997 AN14获得国际永久编号:18550,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第43193号通报公知国际社会,第18550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05年9月26日。让我们永久凝记有一颗承载茅以升先生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天体在遨游环宇,光耀苍穹。 [10:55]
[主持人]
下面请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主任钱正英同志向国家天文台赠送感谢牌。下面播放纪念茅以升先生的纪录片"驾桥人"片断,影片真实记录了茅以升先生冒着日本飞机轰炸建造钱塘江大桥的历史史实,相信观看之后大家对茅以升先生的光辉业绩会有一个更加生动直观的了解。 [10:55]
[主持人]
同志们,刚才我们通过电视片的感人场面,以及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回忆和缅怀茅以升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感人精神,畅谈茅以升先生为发展中国桥梁科学和桥梁建设事业、科普事业以及科技社团建设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