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值年底,中国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们又开始四处奔波,寻找明年的就业机会。2009年,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人。在全球性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他们将面临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预计2009年将会突破600万人。 |
· 无疑,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就业负责人建议毕业生,明年找工作,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眼光不要过高。同时,要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尽早到单位进行实习,以此增强就业竞争力。一旦有比较合适的岗位,要尽早签约,不要挑肥拣瘦。 |
·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两类人群,一类是缺关大学生(没有社会关系背景),一类是缺才大学生(水平能力不够)。去年有个调查,父母是公务员,子女成为公务员的几率是其他人的3倍,指的就是大学生背景问题。这是一个天生的不公平现象。学习好不如出生好,好成绩不如好爸爸,全世界都存在,改变起来困难。高校负责学生就业辅导的老师讲,素质一般的学生就业前景暗淡。 |
· “高等教育‘平民化’,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成为中国最基本的劳动力。当今中国不缺少大学生,缺少的是民工。”昨日,“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在湘潭大学闭幕,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苏剑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这一独特论断。 |
·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应该冷静面对,做出正确的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一度出现的“外语热”、新闻学院泛滥等现象,是社会无意识状态下的跟风,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表现。面对危机,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显得更为重要,但也是中国当代大学生匮乏的一课。可喜的是,校园招聘规模有所减少甚至不进行的主要是受金融海啸影响比较严重的中小型企业,但大型企业如移动、一汽大众、天狮集团近期纷纷启动2009年校园招聘,招聘人数和规模与往年并无二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