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刘文敏 胡傲霜)不久前举办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可灵AI创意生产力平台”入选“北京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以技术创新驱动内容生产变革,降低创意表达门槛,让创作更高效。
可灵AI效果示例(受访者供图)
作为快手推出的新一代AI创意生产力平台,可灵AI基于快手自研大模型可灵和可图,提供高质量视频及图像生成与编辑能力。自2024年6月发布以来,平台累计生成超过2亿个视频及4亿张图片。
“可灵作为视频大模型,致力于推动内容产业迈向智能化、高效率、低门槛。”可灵AI运营负责人曾雨珅表示,AI视频创作正在重构内容生产逻辑,未来的视频内容生产将不完全依赖传统摄像镜头,创作者可化身“虚拟导演”,通过算法驱动生成内容,实现创意落地。这种转变背后,离不开大模型在语义理解、动态生成、细节控制等核心能力上的持续优化与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可灵AI再添新动能——发布全新创意工作台“灵动画布”,并对多图参考功能进行升级。其中,“灵动画布”集无限可视化空间、智能创作辅助与多人实时协作功能为一体,为创作者打造一站式的流畅高效创作体验。升级后的多图参考功能,在角色、主体和场景一致性,动态质量,画风统一性等方面显著提升,进一步拓展创意边界。
据介绍,可灵AI自发布以来不断迭代升级,全面提升图片及视频生成质量,更好地满足内容创作需求。
就在不久前,平台还上线了2.1模型首尾帧功能,带来更加流畅的“电影级”运镜控制、丝滑自然的转场效果以及精准的复杂语义理解。
“视频大模型要真正服务创作者,关键在于‘优质的生成效果’和‘精准的可控能力’。”曾雨珅表示,可灵AI通过自主研发高效模型架构,显著提升了模型对物理规律的模拟能力,以及对用户复杂输入的响应效率,让角色运动更符合真实逻辑,画面表现更具时间连贯性与结构完整性。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影视、动画、电商等产业流程,为内容工业化生产提供新动能。以快手首部AIGC短剧《山海奇境之劈波斩浪》为例,可灵AI助力制作方将投入产出比提升约10倍,极大提高了内容生产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同时,也让优质创意能更快速落地。
在曾雨珅看来,可灵AI等大模型技术正在构建全新的视觉表达基建。“可灵AI的长远愿景是让每个人都能用AI讲出好故事。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一个人机共生的新业态,人与AI深度合作,AI是提供创意生产力的平台与工具,能大幅缩短人们创意实现的链路。”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千行百业、重塑产业生态的当下,可灵AI在影视创作、文旅、广告营销等多领域实现应用场景突破。平台凭借领先的技术性能与深度的产业赋能实践,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从效率提升到生态构建,不断为AI创意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