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持续几日与强降雨的艰苦鏖战,7月30日的北京,终于雨过天晴。在京郊密云,救援安置进度大幅加快。
清晨6点,记者驾车赶赴密云冯家峪镇。
强降雨中,该镇唯一对外联络公路西火路多处交通中断。经过夜以继日抢通,加上雨停水退,更多大型机械进入河道,清理杂物、垒石垫土、压实加固。此时,车已能行至镇政府。
8点,冯家峪镇西庄子村村委会。不宽敞的小院,堆满了瓶装水、方便面、肉肠和卤蛋等物资。外来救援物资在此中转,送至镇政府后分配到各安置点和村。

7月30日,在密云区冯家峪镇西庄子村,工作人员打包生活物资,方便救援人员进行运送。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山里道路你们不熟,现在还是应急通行,坐我车走吧。”记者跟随包村干部张广民前往镇中心小学安置点。一路上,他忆起救援经过。
29日中午,镇村干部齐上阵,跟随消防人员将90余名村民分3批转移到安置点,张广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当第一批村民到达安置点时,村干部刘铠滔已经提前开灶做饭。方便面煮了四箱半,共111包,“虽然简单,但能让人吃上一口热乎的,就很安心。”

7月30日,在密云区冯家峪镇,救援人员为道路被阻断的村庄运送生活物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虽然强降雨带来的伤痕犹在,但有断点的地方就有救援机械和车辆;有风险的路面都有锥筒提示。大小物资车挂着“密云加油”的字样继续往深处挺进……

7月30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道路抢修人员整修道路。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雨过天晴,救灾善后和恢复重建工作进入新阶段,但仍处汛期,要毫不松懈抓好防汛救灾工作。
【纠错】 【责任编辑:毕尚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