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都市繁华,但民生需求就是最鲜活的课题,诚邀你们带着知识来到这里,以脚步丈量土地,用智慧破解难题,书写青年一代的炽热篇章。”前不久,郑州大学2024届硕士毕业生焦智鹏给母校师生发来信息,讲述他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的工作经历并寄语学弟学妹。
从面对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环境,一度心生怯意,到经历通村公路铺进牧场、安居房屋拔地而起,看到乡亲们的淳朴笑容,焦智鹏决心扎根阿里,将青春烙印在雪域高原。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时值春招季,郑州大学针对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组织专场线下推介会,通过政策宣讲、岗位推介、校友分享等形式,鼓励引导学生扎根西部、成长成才。
受学校宣传、学长体悟等感召,郑州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生梁晶选择报考青海的工作岗位。“用自己所学,多办实事、多解难题,这是我选择到西部去的最大愿望。”梁晶说,“青春的绚烂更在于脚底沾的泥土与肩上扛的责任。”
为鼓励更多学子投身西部建设,北京、内蒙古、广东、山东等地相关部门及高校加大宣传力度,出台政策激励,优化服务保障,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
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5届毕业生招聘会上,学校组织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等西部地区重点就业单位到场举办招聘宣讲活动,并设立赴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专项奖励,从信念激励、生涯规划、就业服务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到西部就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刘继阳在本科阶段就到新疆油田多个采油作业区实习,这段经历让他对新疆充满热爱。今年毕业季,他报了三个岗位,全部在西部地区,目前已签约新疆油田,“希望到大美新疆创造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
在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教育类校园招聘会现场,除了各个学校的展位,还设置了基层就业服务专区,为有意参加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规划等一对一服务。
“到基层就业的项目有哪些?”“什么专业可以报名?”“服务期是多长时间?”面对学生的提问,内蒙古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市场部副部长智国威一一进行解答。“近年来,越来越多学生怀揣梦想选择到西部就业,我们将全方位做好就业服务、个性化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在西部绽放青春光彩。”智国威说。
今年春招季,华南农业大学各类西部地区专场招聘引才活动及西部计划报名人数已超200人。“这不是一时热血,而是深思熟虑的奔赴;这不是单向的生长,而是与西部共成长的约定。”报名西部计划的毕业生程曼利说,希望用自己所学,为西部发展贡献力量。
多年来,华南农业大学注重培养“学农、知农、爱农、为农”的新型人才,为学生植入“大国三农”的“红色基因”,以“高校所能”对接“西部所需”,系统化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有效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学生树立“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观念,激励毕业生到西部就业。
青年学子的选择与行动,为西部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描绘了美好前景。从热衷“东南飞”,到选择“西北栖”,青年学子的去向变动,源于政策引导,彰显家国情怀。
聊城大学在春招季举办了第三届西部计划文化节,开幕式上,聊城市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工作人员作了题为《孔繁森的境界感》的主题宣讲,呼吁广大青年学子将青春汗水播撒在祖国西部大地上。
聊城大学党委书记关延平介绍,该校围绕西部计划建立了贯通招募、培训、派遣和追踪支持的完整体系,已累计向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输送志愿者2032名。今年,聊城大学在春招双选会现场设置了西部计划宣传展台,邀请30余名往届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宣讲活动120余场次,鼓励更多学生扎根西部、成长成才。
“是‘支援者’,更是‘同行者’,这是聊城大学倡导的志愿服务精神内核。”关延平说,“学校党委坚持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政治担当融入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英才向西行,西部发展需要大批优秀青年。”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相关政策解读,通过“青年实干家计划”“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项目,让青年学子建功西部的路越来越宽,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更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