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这些疫苗接种知识要了解-新华网
2025 04/25 16:57:46
来源:新华网

家长必读!这些疫苗接种知识要了解

字体: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侠克)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公众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多年来,我国坚持实行免疫规划制度,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传染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疫苗是如何保护身体健康的?疫苗漏打了怎么办?特殊健康状态儿童能否接种疫苗?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2月11日,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长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市民接种流感疫苗。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划分,疫苗的种类可以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即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需按规定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即二类疫苗,需自费接种,由家长自愿选择是否接种。

  专家介绍,一类疫苗如果未接种,可能会影响入托、入学等,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二类疫苗,是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补充,不仅可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控制相关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给孩子提供更多保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主任医师梁爱民介绍,疫苗之所以能够预防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使人体获得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正常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产生抗体“保存”在体内。当同种细菌或病毒再次入侵身体时,已产生的抗体可通过免疫反应将其杀灭,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有些家长疑惑,为何打了疫苗还是会得病?梁爱民表示,由于个体差异、免疫应答能力差异等特殊原因,疫苗保护效果达不到100%,有极少数人接种疫苗后,可能没有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得病。另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逐渐衰退,当低于保护水平时可能感染发病,这也是部分疫苗需多次接种、强化接种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目前很健康,担心接种疫苗后可能出问题,是否可以不打疫苗?专家认为,不接种疫苗可能使孩子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更严重的健康风险。“虽然接种疫苗后,少数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红肿、发热等,但这些症状通常都是暂时的,可自行缓解。因此与疾病自然感染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相比,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梁爱民说。

  现实中不少孩子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家长对是否能接种疫苗也有诸多疑惑,比如疫苗漏打能否补种?孩子有过敏性疾病能否接种疫苗?患有癫痫的孩子能否打疫苗?

  梁爱民说,未及时接种的疫苗可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和补种建议进行补种。疫苗补种的总体原则是尽早完成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优先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另外,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沈瑞云说,如果孩子患有过敏性疾病,能否接种疫苗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已知接种者对该种疫苗成分过敏,或既往接种该种疫苗出现过敏反应,则禁止再次接种相关疫苗。由于每个孩子的过敏情况不同,建议在征求医生建议后,再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对于癫痫发作的患儿能否接种疫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魏庄表示,一般来说,癫痫急性发作期,反复发作无法控制,神经系统进行性病变或有较多合并症的癫痫患儿,应暂缓接种。“考虑到癫痫发作病因多样、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等,能否接种、如何接种都需慎重对待,应在医生详细评估后,再做决定。”

  “因此,在给孩子接种疫苗前,一定要梳理并告知医生孩子既往的疾病史、用药史、过敏史,近期是否患有疾病、是否接种过其他疫苗,上一次接种疫苗后有无不适等重要信息,以便医生掌握疫苗接种禁忌。”梁爱民说,接种前后几天,建议不要给孩子吃新的且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出现不良反应时,难以判断原因。

【纠错】 【责任编辑:许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