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铁路局规定,火车站男女厕位比例调整为1∶2,为广大女乘客提供方便。对此,记者调查发现,北京重点火车站男女厕位比已达到新规要求。但是,按此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标准,部分商场、景区、医院等人流集中区域的男女厕位比仍不达标。
上周末,慕田峪长城旅游景区一女厕外排起长队。
超极合生汇内女顾客排队如厕。
达标▶本市各重点火车站
暑运高峰 如厕未见排队情况
规定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行业标准公告,对《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TB 10100-2018(简称《规范》)进行局部修订。其中,将男女厕位比例由1∶1.5改为1∶2,进一步提高了女性厕位比例。
根据新版《规范》,候车区(厅、室)内厕位数(不含站位)宜根据最高聚集人数按每百人2.5个计算确定。男厕位(不含站位)与女厕位比例应为1∶2。男厕位(不含站位)数量不应少于3个,女厕位数量不应少于4个。
这一针对火车站男女厕位比例的调整公布后,引来广泛好评。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北京重点火车站男女厕位比例已达到新规标准。
上午10时30分,记者走进有着“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之称的北京丰台站,统计发现,该站目前开放区域的厕所达12处,且每处点位除了男女厕所,均配有宽敞的第三卫生间。虽然正值暑运客流高峰,各处厕所却均未见排队的情况。
在候车客流较大的16、17B检票口附近有一处卫生间,其中女厕蹲位15个、坐便4个,男厕蹲位5个、坐便4个,男女厕位比超过了新版《规范》要求的1∶2(不含男厕站位)。无论男女旅客,都能快速找到空闲厕位。“不愧是新车站,厕位多,还很干净,第三卫生间解决了带孩童上厕所的父母出行痛点。”准备前往山西太原的旅客刘女士点赞道。
新建车站达标了,老火车站的男女厕位情况如何?记者又来到建站已有65年的北京站。只见候车大厅2楼东侧卫生间,男女旅客进进出出,使用率较高,但门口并未出现排队情况。这处卫生间男厕有蹲位6个,女厕有蹲位14个,男女厕位比也超过了新版《规范》要求的1∶2(不含男厕站位),且配有无障碍卫生间。正在清扫的保洁人员对记者说,这处厕所日均7000人次使用,可以说是站内使用频次最高的厕所,仅在春运等大客流情况下偶有排队情况。
记者多方了解到,北京站历经几轮改造,近两年又完成了客运提质工程,不仅男女厕位比例更为合理,卫生间环境也大为提升,曾因年久出现裂痕的便池批量修复、更换,还加装了感应出纸机、温水宝、吹地机等一系列设施,每个卫生间都有专人负责保洁。
未达标▶一些景区商场医院
游览高峰 女厕位门前排长队
规定
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在人流集中场所,女厕位与男厕位(含小便器)的比例不应小于2∶1。这一标准,因统计男厕位时包含小便器,也就是站位,对女厕位占比的要求更高。
按照这一标准,记者连日探访多处人流集中的商圈、景区、医院,发现均存在男女厕位比不达标情况。
“你们还好吗?没有掉厕所里吧?”上周末,在华熙LIVE·五棵松商圈,见外甥女和家人上厕所一直没有出来,刘先生禁不住发微信询问。又过了一刻钟,她们才从女厕所里出来,原来里面排了好长的队。然而,旁边的男厕所却随到随上。根据刘先生提供的照片,记者找到了位于商圈西区的这处厕所,发现女厕有5个厕位、男厕则有6个厕位(含4个站位),男厕位多于女厕位。在客流高峰期,这处厕所厕位数显然无法满足女性顾客的需求。
社交平台上,网友对新晋网红商场超极合生汇的女厕排队现象也多有抱怨,甚至有网友做了“如厕攻略”“厕所应急指南”。上周五下午5时30分,记者在这家商场LG1层靠近美食街一处厕所看到,四五位女顾客正在过道上排队。这个厕所女厕有7个厕位,男厕有6个厕位(含3个站位),女厕位没有达到规定的比例。商场其他楼层也有厕位多、不排队的“冷门”女厕,但离美食街较远,顾客就餐前后一般都不愿舍近求远。
在热门景区,顺畅如厕成为游客的“刚需”。8月23日下午2时,在圆明园西洋楼景区“迷宫”旁的厕所,游客进进出出络绎不绝。这个厕所有女厕位9个,其中有一个厕位被杂物占据,男厕位8个(含4个站位),算下来,男女厕位数相等。此时,正值游览高峰,多个女厕位门前都有人在等待,男厕所则畅快很多。“景区厕所挺干净,还免费提供手纸,如果女厕位再多点就更好了。”一位女游客说。
此外,在一些胡同景区、医院,也存在女厕位比例不达标的情况。在南锣鼓巷南段一处胡同公厕,女厕位有4个,而男厕位有5个(含站位1个)。在北大人民医院3层妇产科外的无障碍厕所,女厕位有3个,男厕位有6个(含3个站位),不时可看到小腹隆起的准妈妈在女厕位门前等候。
尴尬
部分胡同厕所厕位没隔板
除了男女厕位比不达标,记者调查中还发现了其他如厕尴尬。
在华熙LIVE·五棵松商圈一处女厕内,两名女生推开好几个厕位的门,失望地发现全都是坐便。“设置坐便,可以服务不方便蹲起的老年人。但是,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还是希望能设置一定比例的蹲便。”一位姑娘说,如今许多高端商场、写字楼,厕所清一色坐便,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忽略了实用性。
还有一些尴尬是男女如厕皆有的。比如,在部分胡同公厕,坑位之间没有隔板,引来一些市民、游客吐槽。“胡同空间有限能理解,但加个隔板占不了多大地方吧?”市民曾先生说,胡同游客多了,厕所也比多年前提升很多,下一步应在细节上再下点功夫。
数据
如厕平均用时女性多一倍
为什么女性需要更多厕位?根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女性如厕所花时间约是男性的2.3倍,女性平均时间约为89秒,男性约为39秒。
很多女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谈起各自经历:“女生生理期时需更换卫生巾,如厕频率比平时更高。”“男生小便用站姿即可,比女生蹲姿更省时间,且女生常穿的裙子、连体衣解起来更麻烦”……宝妈周女士则表示,很多低龄婴幼儿都是由妈妈照顾上厕所,占用女厕位时间自然更长。
“早年间,公厕通常采用对称设计,相同面积下,男厕小便池所需面积小,所以厕位设立更多,导致男女厕位比例失调。后来,有些公厕限于资金、成本等问题,难以及时建设、改造。”原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建筑行业协会会长段淑珍介绍。
记者走访发现,厕所排队现象会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出现一定波动。段淑珍表示,“总体来说,客流量越大的地方、单位时间有大量人员涌入的时段,厕所更容易出现排队现象,如演唱会结束、电影散场、活动时的中场休息等。”
建议
设“潮汐厕所”缓解高峰需求
如何减轻女性如厕排队压力?段淑珍建议,有关部门应及时调研、摸排女厕位不达标的厕所,结合需求改变布局。在没有改造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潮汐厕位”,比如在商场、景区女厕排队高峰期,将部分男厕临时供女性使用,平衡供需矛盾,反之亦然。同时,加派管理人员值守、引导,或在门口设置提示灯,避免引起混乱。
作为北京最热门的景点之一,故宫博物院已创新推出“潮汐厕位”,随观众使用量变化随时启用。例如,当隆宗门卫生间出现女观众排队时间过长的情况时,男卫生间将临时调整为女士专用。工作人员会将男观众引导至临近的内西路卫生间。此外,在端门广场西侧与协和门以东这两个排队观众集中的区域,增设12个临时厕位,均为女性专用。
针对难以避免排队的厕所,段淑珍认为,“有关单位应尽可能地提升候厕体验,如在厕所外增加舒适的椅子,提升厕所整体清洁度等。公厕也应同时设置蹲便和坐便,让两种使用习惯的人都能获得舒服的如厕体验。”此外,家庭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投入使用,也可以有效提高厕所使用效率。
记者手记
小小厕所体现着城市温度
提高女厕厕位比例,并非减少男厕厕位供给,而是让厕位比例设置建立在更为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
规划、住建等有关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在厕所建设工程规划时就做好审核、监督。标准规范出台后,还要积极落实优化,推动人流密集区域厕所改造优化,符合实际需求。同时,在热门景点、商场客流高峰期,增设可移动式女厕,缓解排队压力。厕位位置,也应靠近热点区域、不宜太偏。
小小厕所,检验着城市管理的温度。建设“女性友好型”厕所,彰显人文关怀,有助于提升公共场所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 (记者 胡子傲 孙宏阳)
(原标题:国家铁路局发布车站男女厕位比新规,记者现场调查——火车站男女厕位1∶2,如厕方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