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2月份最新梳理情况,截至目前本市独角兽企业数量114家,较2023年中期增加6家,较2022年同期增加12家,近五年来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数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本市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5215亿美元,超级独角兽(估值过百亿美元)5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60%以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近日组织召开《关于进一步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实施座谈会,邀请多领域独角兽企业代表提出需求和建议。
今年9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11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简称“独角兽十条”。文件提出了包括10项具体举措的一套全链条政策,包括将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纳入市级企业“服务包”,建立市领导定期调度、行业管家常态化服务机制;强化独角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担重大任务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支持;为独角兽企业提供先进算力支持和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对独角兽企业开展“贷款+外部直投”业务;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上市服务;保障独角兽企业空间、人才等需求;探索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等。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的独角兽企业以高新科技企业为主。从企业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电子商务、软件服务、企业服务等行业,包括字节跳动、京东科技、地平线、小马智行、天眼查等。从分布看,海淀区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到全市约一半,占全国13.5%。海淀区的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过3200亿美元,估值处于11亿至20亿美元之间的超过一半,估值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抖音、小马智行、作业帮、地平线和摩尔线程。
在“独角兽十条”实施座谈会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报告了“独角兽十条”的落实情况,详细介绍了政策印发以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市级部门以及相关区政府在开展独角兽企业挖掘培育、日常服务、创新支持、金融信贷、上市融资、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推进情况,并对明年工作提出计划和建议。来自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的北京独角兽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言,就企业发展情况、发展需求及推动“独角兽十条”政策实施提出了意见建议。围绕企业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上市融资、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参会部门一一回应,政企双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记者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