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老年居民的健康状况如何?他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状况都有哪些特征?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今天(24日)上午,在第八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上发布了《北京市老年健康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本市70%的老年居民生活能力完全正常,老年居民主观幸福感整体状况良好。
老年女性幸福感更高
健康绝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更是一种躯体、精神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当人们进入老年期,伴随着生理、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已经成为最大的“健康脆弱”群体。为了解本市老年居民的健康状况,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启动了相关项目研究,对16区的2400名60岁以上老年居民展开了调查。北科院智慧养老研究所副研究员邢新主介绍,报告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4大维度开展测评,每个维度又可细分为多个子维度。
“你幸福吗?”面对这个问题,问卷数据显示,本市老年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整体状况良好,且女性老年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更高。主观幸福感指数的高低,主要受到社会经济特征和社会支持特征的影响。
报告发现,年龄是影响老年居民身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女性老年居民在个体生活能力、主观幸福感、客观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男性。报告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鼓励男性老年居民和高龄老年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可定期开展心理疏解
已婚老年居民在生理、主观幸福感、主客观认知功能等社会功能方面明显更加健康,且子女数量与老年居民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感密切相关。“对未婚、丧偶的老年居民,以及无子女老年居民,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而多子女老年居民可能在面对家庭中的各种问题时,产生焦虑或抑郁。”邢新主建议,社区可以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开展心理疏解活动,改善老年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报告数据显示,容易怀旧的老年人在生活能力、体适能及客观认知功能方面,表现显著较好。“怀旧疗法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消除或减轻老年人的抑郁症状,还能帮助老年人应对危机和生活变故。”邢新主说,鼓励老年人适度怀旧,能让他们更好地保持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本报记者 刘苏雅
新闻延伸
老旧楼房配电梯比例不足25%
昨天(23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专家课题组与北京链家研究院联合发布《2023年北京老年居住需求洞察报告》。《报告》分析,北京“人老房也老”的问题愈发凸显,老旧楼房配备电梯比例不足25%,从居住条件到周边配套,很多老旧小区在适老化与舒适度上难以满足养老需求。
《报告》显示,目前多数老人所拥有的住房处于城市中心区域,能够享受较好的公共服务。尽管老年人住房所处区位一般相对较好,房屋价值也相对较高,但由于设计理念与时代变迁,传统老旧住房的居住舒适度、物业服务可及性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比如,1998年前北京建成的两居室住宅以起居室为主,没有客厅,采光相对较差,中部起居空间甚至没有窗户。另一方面,随着居住者年龄增长与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老旧小区“适老化”短板凸显。北京目前城市老旧楼房配备电梯比例不足25%,而大量老年群体居住在无电梯住房中,其中7成以上居住在中高楼层,一旦腿脚不便,体力不足,爬楼就成了阻碍老人自如活动的一大障碍。
“作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既有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是老龄化先行国家的共通做法。”报告建议,应建立多层次、多来源的适老化改造资金筹措途径,比如拓宽公积金用途、建立住宅全周期综合保险制度等。
老干部演节目庆重阳送祝福
昨天下午,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办公厅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联合举办“重阳情·丹心颂”2023年北京市老干部重阳节文艺汇演,向全市老干部致以节日祝福。
管乐合奏《走向复兴》、情景表演《晨光曲》、北京琴书《长寿村》、创意融合太极《行云流水》、民族舞蹈集锦《锦绣芳华》……随着大幕拉开,18个节目轮番登场。老同志们身着演出服,或激情朗诵,或放声歌唱,或深情讲述,精彩表演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三军与爷归营号,到明天午时三刻要成功劳……”京剧《定军山》选段将演出的氛围拉至高潮,有的观众打着节拍跟唱,还有的甚至叫起了返场。表演者谭孝曾年过七旬,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门的第六代嫡传人,“非常高兴能参加此次活动,在这个老年人的节日里,祝福所有的老年朋友都能健康长寿。”
此次汇演是本市近年来规格较高、范围较广、规模较大的老干部综合性文艺活动。整场演出突出文化与情怀,以“乐在重阳、绽放重阳、情暖重阳”为主线,品味重阳文化,讲述丹心故事;突出融合与创新,以原创节目为主,通过组合歌唱、舞蹈、情景剧等不同类型节目进行融合创新;突出同庆与共祝,500余位老干部同台演出,展现首都老同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为全市老同志同庆重阳佳节送上美好祝福。(记者 曹政 张悦)
(原标题:从四个维度评估本市老年人健康状况 容易怀旧的老年人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