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侠克)最新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指出,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慢性乙肝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目前我国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进展如何?新药的研发进展如何?多位专家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上展开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指出,乙肝治愈的实现策略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在不杀死受感染肝细胞的情况下治愈乙肝;二是通过清除受感染肝细胞治愈乙肝,即通过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让免疫细胞活化,然后安全清除乙肝病毒感染的细胞。
谢青教授表示,目前尚未看到一个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新药,联合治疗可能是未来慢性乙肝临床治愈所必须的,主要包括靶向乙肝病毒生命周期药物以及靶向宿主免疫调节药物。“通过单一药物达到乙肝治愈很难实现,联合治疗是必要的策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红教授介绍,目前核苷经治优势患者临床治愈率可达30%至80%;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临床治愈率可达50%至90%;慢性乙肝儿童、产妇临床治愈可达40%以上;初治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也能达到10%左右。
“临床治愈后复发患者,再治疗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可达80%以上。”唐红教授说,要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范围,同时对于免疫耐受期和不确定期人群以及合并脂肪肝人群的治疗策略应深入探索。
与会专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乙肝诊断率需提升至90%,治疗率提升至80%,而我国目前的乙肝诊断率只有22%,治疗率仅15%,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认为,首先,要扩大筛查,尽早发现需要治疗的患者。应对一般人群做到应筛尽筛,并且采用高灵敏检测;其次,扩大治疗适应证,积极治疗有潜在疾病进展风险者;另外,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优化慢性乙肝系统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使患者的肝癌以及肝外癌症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肝癌发生,尽早获得临床治愈可以将肝癌发生风险降至最低,大大改善患者远期结局,获益最大。
“好的抗病毒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肝癌发生风险。”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中心鲁凤民教授介绍说。
为帮助更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达到临床治愈,2018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乙肝领域全国首个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介绍,截至2023年5月12日,全国400余家医院、1000多位医生参与,入组患者29625例,临床治愈了5258例慢性乙肝患者,首次使用干扰素治愈5220例。“珠峰”项目治愈患者中,近90%在48周内实现临床治愈,慢乙肝临床治愈率从3%至7%,显著提高至33.2%,成为全球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