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盖博铭 任超 王奕涵)5G+8K转播车、自助售卖咖啡机器人、高速运动跟踪摄像系统……一系列“智慧冬奥”标志性科技成果模型环绕在一座冰山雕塑周围,点击相应展项,丰富的内容一一呈现,和现场观感基本无异。
北京科技活动周是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会场,于5月22日至28日举行。本次活动周“云上”虚拟展厅与线下展览同步上线,采用直播等形式实时跟进展览动态,突破场地空间限制,让公众仅需通过一部手机,指尖滑动间便可轻松体验科技周。记者发现,“智慧冬奥”是本届北京科技活动周的特色之一,一批冰雪“黑科技”的亮相引起观众驻足。
智能发热围巾、发热手套、羽绒夹克……走进展厅,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系列低温环境石墨烯智能发热产品实力“抢镜”。“这件夹克冬天爬山的时候能不能穿?防寒原理是什么?”退休老人朱冉刚正在向工作人员了解产品,他告诉记者,自己提前3天预订了活动门票,热爱户外运动的他希望买一件“冬奥同款”。
据现场工作人员贺洪影介绍,石墨烯柔性织物发热材料性能安全高效,比传统碳系材料能量提升30%,可以保证低温环境下人员、露天座椅、赛场专业设备正常运行的热力保障需求,“温暖”整个冬奥。
据了解,科技周里展示的“冰雪”科技产品不仅能够服务冬奥,还有一部分已经投入民用,惠及百姓日常生活。
两台电脑、一台操作面板,便可以实现冬奥会赛事的多平台转播和节目制作。据了解,传统转播需要大量设备人员在现场制作,转播难度和成本都很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展出的“云转播”系统运用“云导播”、无人摄像等技术将复杂功能云端化和人员服务远程化,减少了昂贵的转播车和相关设备的投入。
量轻质“不轻”,系统搭载的5G技术为观众提供了延迟性更低、更高清的网络冬奥直播。
现场还展示了模拟坐姿越野滑雪的智能训练设备、面向冬奥场地特殊地理条件的岩土构筑物灾害早期识别及自动预警系统、区块链冬奥食品安全保障系统……围绕智慧观赛、智慧办赛、智慧参赛三大应用场景,描绘出了“科技冬奥”的多样精彩。
科技冬奥的理念是,冬奥,智能新时代。通过冬奥的筹办推动特殊场景的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能够引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在新数字化时代下的发展,实现对人友好、对环境友好、对产业友好、对社群友好的人类城市生活永续目标,最终惠及城市运行、产业发展和百姓生活。
-
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国中心在京成立
下一步,该中心将联合金砖国家及更多国家,与各国高校、科研机构、卫生疾控机构和产业界合作,监测疾病流行变化与病毒变异、推动疫苗研究与产业化、探讨疫苗应用策略等,资助相关机构开展新冠疫苗的研究,面向全球优秀科学家发出邀请加入研究团队。
-
北京科技周展示冰雪“黑科技” “智慧冬奥”已现雏形
-
北京丰台站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5月28日,北京丰台站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
团城湖调节池:京西重要供水枢纽
颐和园团城湖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终点。
-
AI合成主播丨北京:突出特色防止牌匾标识“千店一面”
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条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