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改造,小微空间的人流量显著增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朝阳区双井街道、望京街道等多处小微空间完成更新改造后亮相,精准匹配群众需求,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人气大增的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小微空间更新改造 精准匹配居民需求
朝阳区双井街道苹果社区东北角占地约300平米的空地,原为街角单调低效的公共健身空间,近日完成了更新改造,新增了无障碍坡道、秋千蹦床等儿童游乐设施,设置不锈钢装置“打卡国贸天际线”。通过对改造前后人群活动状态的分析发现,改造后小微空间内的日人流量增加50%,中青年、儿童人群在场地内停留时间增长,说明小微空间更新能够给城市与社区带来积极价值。
2019年11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联合中社社区培育基金、朝阳区民政局、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启动了“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探索以“社会力量出资、责任规划师出智、各级政府部门出力、人民群众满意”的城市更新改造模式,进行朝阳区小微空间试点改造。太阳宫、双井、小关、南磨房、常营五个街乡由责任规划师带头的团队入围实施环节,目前5个试点已全部完工并向社会公众开放使用。
形成可复制经验 打造小微空间改造机制
据介绍,此次城市小微空间更新改造将无障碍、适老化、儿童友好、实用美学、大数据观测治理等前沿理念贯穿于改造工作中,并在基层根植,为宏观的城市更新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此次“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成果为各方加快推进小微公共空间提升建立了信心。双井街道继“井点”小微空间后,已推动实施了“井点二号”的改造,并开展了“双井可持续更新·13社区设计节”,拟以“社区可持续更新”为主题对双井老旧小区中的楼门、楼院等空间进行可持续设计与改造。近期,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及市责任规划师工作专班将组织各区分局参观考察朝阳区小微空间改造成果,将朝阳区以责任规划师为抓手的微空间更新改造模式在全市进行推广。
2019年,朝阳区全面开展了责任规划师工作,此次根据责任规划师对属地的调研与认知基础,由责任规划师全程领衔,为街乡引入并统筹设计、施工等多方资源,在成本控制、方案编制、施工进度等方面技术把关,相关部门将责任规划师制度、“社区成长伙伴计划”等各部门创新工作理念深度融合,动员公众参与,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接下来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不断注入,形成有活力、可持续的小微空间改造长效机制。
优化社区议事厅 打造“社区协商示范点”
城市小微空间的更新改造,不仅能惠及居民,对社区治理也能带来促进作用。2020年,望京街道花家地西里社区着力打造“社区协商示范点”,对原有社区议事平台进行了空间优化。
花西议事厅由街道办与社会公益组织朝阳青年惠梦联合打造。花西议事厅空间改造设计师李秋雪介绍,社区议事厅整体设计采用多彩的透明亚克力围挡,结合花西议事厅的Logo,既有围挡天然的功能性作用,又代表着一种开放、多元素的议事厅特色,院内木色、白色相间的座椅桌子,给社区居民提供和谐便利的议事空间和感觉,适合大家一起共聊社区事、共建社区新面貌。
硬件提升对社区公共治理起到促进作用,社区组织开展书法比赛、议事成果展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为新的社区议事空间攒足了人气、聚焦了关注,提升了居民自治热情,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社区议事协商活动56次,化解问题纠纷36个,进一步丰富社区服务的供给内容,提高了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
-
首都体育馆诞生2022冬奥首块二氧化碳制冰冰面
11月11日,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一块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冰面,在首都体育馆诞生。在首体园区中,首都体育馆、“冰坛”等4块冰面均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成为二氧化碳制冰最集中的区域。
-
匹配居民需求 朝阳区多个小微空间完成更新改造
朝阳区双井街道、望京街道等多处小微空间完成更新改造后亮相,精准匹配群众需求,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人气大增的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太阳宫、双井、小关、南磨房、常营五个街乡由责任规划师带头的团队入围实施环节,目前5个试点已全部完工并向社会公众开放使用。
-
扎实推进城南行动计划 积极构建丰台发展新格局
昨天,市委书记蔡奇利用一天时间,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到丰台区调查研究。蔡奇强调,丰台区委要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双十一”期间北京海关验放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2.42亿元
-
京西门头沟:“永定河文化节”推出文旅精品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