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题:钟为何鸣?——交泰殿大自鸣钟传奇
新华社记者翟翔、施雨岑、杰文津
洪亮的自鸣钟声准时从紫禁城交泰殿传出。
钟声未落,紫禁城值房中的大清高官们纷纷掏出揣在补服中的西洋怀表,校准各自的时间。
早在18世纪前后就开始为紫禁城报时的大自鸣钟,今天仍安放在故宫交泰殿。
大自鸣钟所在的交泰殿,得名于“天地交而万物通”的古老东方智慧。“天地交”催动时间,浩浩荡荡奔涌不居,意味着进取创新;“万物通”突破空间,取长补短生机勃发,意味着开放交流。
它的外壳是楼阁型木柜,高5.57米,黑漆描金。背面有一小梯,登上去可以给钟上弦。早在雍正年间,宫中就有按例维修养护这座大钟的规矩。
然而如此大名鼎鼎的宝物,来历却神秘模糊。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嘉庆二年(1797年)交泰殿发生火灾,大自鸣钟被毁。现存这座是嘉庆三年重新按原物重制的。那么问题来了,被烧毁前的大钟是何来历呢?对此各方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这座大自鸣钟是由清宫造办处学习西方精密机械技术后仿造而成。另一种说法则更有戏剧性,认为这座大自鸣钟就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献给明万历帝的那一座。
但无论是“国产仿制”或是“原装进口”,大钟的身世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它既是科学交流的先驱者又是时代兴替的见证人。而它在不同时代所经受的褒贬态度里,往往藏着历史风向的密码。
允文允武的清圣祖康熙帝,自幼钟爱世界先进科技,自鸣钟也是他的“心头好”。他曾御制《咏自鸣钟》诗:“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迟。”诗里将自鸣钟这项来自西方的科技,用于监督自己勤政治国,从中不难看出,对康熙帝而言,大自鸣钟是他的“勤政钟”“强国钟”。
而到了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时期,对大自鸣钟的态度却有了微妙的变化。乾隆十年(1745年),大钟虽然仍保持了留置交泰殿的“待遇”,但却添了位新朋友——乾隆帝命造办处按近千年前的唐朝技术制作了一尊古代水力计时设备——铜壶滴漏,也放在交泰殿内,与大钟相向而立。
一中一外两尊“时计”同殿而立,本来也算盛事,可乾隆帝命人刻在铜壶滴漏外壁的铭文中却有“较自鸣钟,淫巧徒传”这样对自鸣钟贬斥蔑视的词句。
乾隆帝闭塞自大的态度成为此后百余年里清王朝对世界先进科技、全球文明交流的官方态度。“玩艺”——此后直至鸦片战争,中国对西方科技的引进、使用与认知再未超过这两个字范畴。据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侵略军惊讶地发现,那些乾隆年间来华的外国使团献上的当时最先进枪支弹药与科学设备样品,连外包装都不曾拆开。
大自鸣钟仍在紫禁城里准点报时,满朝文武怀里的表依然走着,精神的钟摆却早已停了。而此后百余年间的屈辱与苦难,都是一个民族为这停滞付出的代价。
大自鸣钟今天已不再计时用,而它所身处的这个国家也早已凭借创新与开放赢得了应有的尊严与安宁。这座传奇的大钟仍默默矗立,提醒人们:不闻“钟声”,炮声不远;交流开放,国泰民安。
这个道理,中西皆然。
-
北京超声产前筛查率超95%
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北京市产前筛查率接近80%,其中超声产前筛查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从2003年的14.6%上升到2019年的62.57%,较严重的出生缺陷,如神经管畸形、腹裂、唐氏综合征等产前诊断率均超过90%,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率超过80%。
-
央行开展8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8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与前次持平。
-
AI数据标注师、互联网营销师、供应链管理师……来!看看数字经济里蕴含了多少新岗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产业经济贡献》预计,2020年至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
并非成人“缩小版”!选购儿童口罩,这些细节要“擦亮眼”
选购儿童口罩,这些细节要“擦亮眼”。
-
2020年北京轮滑公开赛举办
北京市紧抓轮滑入奥和北京冬奥会筹办机遇举办本次比赛,为北京市轮滑运动爱好者搭建平台,对全市轮滑运动可持续发展及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发掘和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