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关桂峰)4月30日零时起,北京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北京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更新了相关防护指引,并明确8类重点人群、7类重点场所和学校校园等人群和场所,需要继续坚持戴口罩,其他户外环境原则上可不戴口罩,或根据自身状况决定。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8类重点人群包括: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人员,康复期出院病人,以及入境人员(从入境至隔离期满);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对象及其共同生活的家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有呼吸道症状的人,或与上述人员接触的人;孕产妇、儿童、65岁以上老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抵抗力较低等体质弱并需前往公共场所的人员;赴医院就诊或陪同他人赴医院以及探望病人的人员;看护老人、婴幼儿和长期卧床人员的家庭护理人员;医疗卫生、安保执法、公共服务等频繁接触不同人群的工作人员;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公用电梯的人员。
重点场所包括: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人员密集区域;汽车站、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商超、宾馆、批发市场、银行网点、业务大厅、餐饮行业、美容美发等商业服务场所;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相关特殊场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办公区域、会议场所、生产作业区域;与不了解健康状况的人员接触距离小于1米的任何环境或场所。
学校校园人群包括:教室内的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校内教职员工,含后勤保障、保洁、安保人员;进入校园内的外来访客。
“除以上规定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学校校园采取限制措施外,户外环境原则上可不戴口罩或根据自身状况决定。”庞星火说。
庞星火建议,市民“五一”出游尽量到郊区户外空旷的地方踏青、散步、锻炼,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的高峰时段,在景区要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养成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注意咳嗽礼仪等习惯,外出如洗手困难,可携带免洗手消毒液;天气转热,使用空调要保持空气流通和自然通风,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较大的场所,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注意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
-
北京地区博物馆明起有序开放 故宫日限额5000人
5月1日起,北京地区博物馆将逐步恢复开放。(记者 刘冕)5月1日起,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将恢复开放,实行实名预约、错峰限流参观。
-
天津、河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将调整为二级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栗雅婷、秦婧)记者29日从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0年4月30日零时起,天津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即从特别重大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重大事件应急响应级别。
-
北京户外原则上可不戴口罩 或根据自身状况决定
-
火热青春、筑梦冬奥 北京冬奥组委机关团委成立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姬烨 汪涌)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北京冬奥组委机关团委日前成立。
-
京沈高铁北京段施工忙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0年4月29日 京沈高铁北京段施工忙 4月29日,在京沈高铁北京段潮白河特大桥施工现场,中铁二十二局施工人员在架设箱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