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温竞华、王秉阳)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正确保存、消毒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
指引将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污染的暴露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五个等级。
根据指引,普通民众处于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室内办公环境,托幼机构、学校,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等场所时,都属于较低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
民众在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室内外场所活动时,则属于低风险暴露人员,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那么,口罩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
指引明确,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使用过的口罩又该如何正确保存、清洗和消毒?
指引建议,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
多家中央企业增加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
据了解,中盐集团旗下除了湖北省企业外,已全面开展生产,全国食盐日产量约5000吨,可持续保障各地食盐供应,目前全国食盐市场稳定。
-
四部门:免费开放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支持劳动者线上培训
记者6日了解到,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我国将采取免费开放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等措施,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
-
全国铁路列车下交发热旅客持续减少
-
北京首次发布新发病例发病期间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
在6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发布了北京市2月5日新发病例发病期间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
-
北京:一家疫情防控期间擅自开课的培训机构被吊销营业执照
记者6日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日一家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外地来京学员开展线下培训的培训机构受到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