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缺的是在基层的科普教育

慢性乙型肝炎缺的是在基层的科普教育

新华网首页 时政 国际 财经 高层 理论 论坛 思客 信息化 房产 军事 港澳 台湾 图片 视频 娱乐 时尚 体育 汽车 科技 食品
肝炎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发布公报称,全球范围内中国肝炎负担最重,慢性乙肝患者中超过三分之一生活在中国。日前,新华访谈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消化中心主任丁惠国对我国肝炎防控现状、形势、特点以及公众预防等话题展开访谈。丁惠国表示,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总体形势很好,但临床也迫切需要能够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迫切需要到基层普及慢性乙型肝炎知识。
精彩观点
1
丁惠国

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取得了很大成绩

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取得了很大成绩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727/12cbd85e08714e85938f9b6eda1929c8.mp4

总的来看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方面是乙肝疫苗广泛的使用,特别是2002年乙肝疫苗免费应用后,我国乙型肝炎的新发病率明显减少,包括临床急性乙肝患者也在减少。另一方面是母婴阻断,目前我国母婴阻断成功率几乎百分之百。所以新发的一些慢性乙型肝炎明显减少。

降低病死率的几个方面:一是要阻止慢性乙型肝炎进展到肝硬化、肝癌,要达到这一步最主要的就是有效地控制病毒、清除病毒。把病因清除,那么病死率一定能降下来。另一方面要针对一些高危的、有疾病进展风险的人群,早期诊断、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因为即使到肝硬化以后,我们的大部分并发症都是能够预防和控制的。第三,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过程中肝癌发生的风险,肝癌是慢性乙型肝炎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有效控制乙肝病毒能够明显减少乙肝相关肝癌的发生。

1
丁惠国

临床迫切需要能够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

临床迫切需要能够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727/7723dbddbad849108c00e5744344c006.mp4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现在还没有完全能够清除病毒、能够根治的药物,所有的抗病毒药都是最大限度地来抑制病毒,包括长效干扰素以及口服核苷酸或核苷类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干扰素是通过免疫调节控制病毒的复制来抑制病毒,但它需要肌肉注射,大部分患者耐受性会比较差,它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期内、一个有限的疗程停药;核苷类素口服药很方便,一天一次,可能一次一片,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最大的缺点是停药很困难,大部分病人可能需要长期用药。所以目前市场非常迫切地需要针对乙肝的能够像丙肝那样清除病毒的药物。

1
丁惠国

呼吁“4+7”政策全国推开 加强基层专业医生培训

呼吁“4+7”政策全国推开 加强基层专业医生培训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727/5fb2bc56dfa9450698521c035ef286d4.mp4

最近几年国家的政策非常好,针对怎么来防控慢性乙肝,国家一直都在做一些优化的治疗方案。药品降价力度非常大,有些抗病毒药一个月只需十几块钱,对一些贫困地区的患者都是可及的。

从目前“4+7”政策(四个直辖市、七个大城市药价改革)试点来看,药物降价后疗效还是有保障的,降价以后可以使几乎所有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希望这样一个很好的惠民政策能够在全国各地推广。

从全国来说,肝病专科医生在基层非常稀缺,所以目前对肝病的规范诊断和治疗,包括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都存在一些误区。“不需要治疗的可能治疗了,该治疗的可能没有规范地去治,所以造成一些病人出现耐药、抗病毒治疗失败等等一些本应避免或杜绝的临床问题。”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一直在做基层的、针对贫困地区肝病医生的培训,效果非常好。一方面使基层医生能够接受到一些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治疗、诊断的新技术、新理念;另外通过在本地区培训专科医生,能形成一个网络,对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会有很大帮助。

1
丁惠国

对于病毒性肝炎公众认识需提高,基层科普教育很重要

对于病毒性肝炎公众认识需提高,基层科普教育很重要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727/9602fb9b6af24ef49842a706e2a5e320.mp4

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尽管现在新发病例在减少,从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数据看,大部分患者可能还没有找出来,所以对不管是乙肝、慢性乙肝还是丙肝,筛查都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针对一些高危人群,就是有血液制品接触、吸毒、长期做透析的人群的筛查;另一方面,在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筛查可能会更加经济有效。

如果全民在常规体检中能够做一些筛查,还是有必要的,不能因为歧视就不筛查。对乙肝患者(或携带者)歧视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不管是乙肝还是丙肝都有主要的传播途径——血液,把血制品管理好,把一些高危的注射途径管理好,就可以预防,一般的工作生活都不会感染。

目前真正缺乏的,还是在社区、基层的科普教育。“比如一些慢性乙型肝炎会不会发生肝硬化?会不会发生肝癌?这些风险人们都不太清楚;对于慢性乙肝感染者,比如饮酒、糖尿病这些危险因素都会加速疾病进展,很多人也不太了解;还有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可能知道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或病毒携带,但感觉自己没什么不舒服,也不定期来检查,这样一来,早期的一些疾病、早期的肝硬化、早期的肝癌可能就漏掉了。”

丁惠国认为,健康教育其实可以更多地让社区、基层做预防的专业人员来做,先要培训这些科普人员,让他们也一定要科学、规范。

1
丁惠国

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可忽视

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可忽视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727/4950632817204e0bb967e9147f98e279.mp4

我国排前几名的肝硬化、慢性肝病的病因,第一是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其次是酒精性肝病,再其次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从目前最新流行病学看,我国普通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占25%-30%,而糖尿病或肥胖人群高达70%-80%。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由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变化造成的,这些可能是未来造成慢性肝病或肝硬化潜在的重要因素。

文字:侠克、陶欢、张元

视频:云赛侠

技术:沙珺

丁惠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系副主任。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