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现实主义题材青春剧如何炼成?

一部现实主义题材青春剧如何炼成?

新华网首页 时政 国际 财经 高层 理论 论坛 思客 信息化 房产 军事 港澳 台湾 图片 视频 娱乐 时尚 体育 汽车 科技 食品
时代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人的进步、是价值观的进步。进步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有基础,《归去来》中的父母一辈的思想,便是年轻人思想进步的基础。有坚守、有传承、有变革、有淘汰,最后凝结而成的价值观,便是时代进步的价值观,而其间的一切冲突和撕裂,都是时代进步的阵痛。
精彩观点
1
刘江

《归去来》把目光聚焦到留学生群体

《归去来》把目光聚焦到留学生群体

《归去来》透过“青年一代”的六位留学生,与他们身后“父辈一代”之间的观念冲突,对当下社会中“青春与理想”“利己与正义”“归去与归来”等价值观进行了深刻探讨,勾勒出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全貌。

区别于以往现实主义题材聚焦的叙事群体与平铺直叙的叙事结构,《归去来》首次把目光聚焦到留学生群体,并辅之螺旋上升的剧作结构,对现实主义叙事进行了创新探索,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温柔且尖锐地走进了观众心里。

《归去来》是首档以留学生为载体的现实主义题材大剧,是典型的群像大戏,其中的六位主人公“法二代”萧清、“官二代”书澈、“商二代”缪盈、“工薪阶层”宁鸣、“富二代”成然、“暴发户二代”绿卡,出身迥异,各有其个性,并不是单一性格的纸片人,而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典型。

该剧不仅人物的塑造真实可靠,剧情也力求贴近现实。没有大女主、大男主的主角光环,而是注重细腻的群像刻画,在开播第一集,这种大格局的叙事观就初见端倪。

1
刘江

《归去来》多了一些对当下时代的思考

《归去来》多了一些对当下时代的思考
《归去来》跟我过去的作品相比,我认为更多了一些对当下时代的思考。我们聚焦当代的中国青年,借用海外留学这么个题材,捕捉到了中国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与典型性,在该剧青春与奋斗的故事基调中,没有避讳“权力”与“金钱”的现实讨论。在方方面面的细节刻画中,我们不断向社会抛出着关于“利己”与“正义”的选择话题,引发观众的思考,进而探求当代青年的精神觉醒。《归去来》的思想性,尖锐性和时代感,都是在我的作品中领先的。
1
刘江

《归去来》展现了两代人的观念冲突

《归去来》展现了两代人的观念冲突

直系子女和父母的代际关系,作为最常见的家庭关系,在现代的都市剧中最为常见,《归去来》中两代人的代际关系,跳开了家长里短、谈婚论嫁的磕磕碰碰。

时代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人的进步。进步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有基础,剧中的父母一辈的思想,便是年轻人思想进步的基础。有坚守有传承、有变革有淘汰,最后凝结而成的价值观,便是时代进步的价值观,而其间的一切冲突和撕裂,都是时代进步的阵痛。

1
刘江

《归去来》塑造的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归去来》塑造的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归去来》塑造的是新时代的新青年。强调他们讲原则,努力上进,独立奋斗的品格。在角色的塑造上,我们也力求做到有迹可循,让每一个角色避免成为“纸片人”,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创作的一个难点,就在于艺术与现实间的平衡问题,而一部剧中所出现的人物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部剧的真实性。塑造角色是最基本的功课之一,比如说萧清这个角色,她独立、讲原则、努力上进,这些标签是需要通过她在面对苦难时的所作所为而展现出来的。母亲车祸家庭出现变故之时,她自力更生,靠打工赚取生活费继续学业,即使是有像成然这样的富二代对其穷追不舍,她也丝毫不为动摇;面对非议,她敢于向教授提出辞去校内工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做,她才能心安。她不仅是生活独立、经济独立,也是情感独立、思想独立,这些独立是她身上的闪光点,也是贴近现实感的独立。《归去来》此次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并没有一味地放大男女的光环,不仅是男女主,其他角色也没有,反而是通过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剧情进展推动人物角色的成长与蜕变,让其在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刷新观众对角色认知的过程中,使角色更加真实、立体、饱满。
1
刘江

希望观众能从《归去来》中汲取营养及精神慰藉

希望观众能从《归去来》中汲取营养及精神慰藉
《归去来》这部剧探讨的东西很多,我们全景式地展示了青年精英在当下的生存状态。我们想传递的是今天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希望通过剧中清澈的年轻人身上,体现出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力量。《归去来》已经收官了,作为这部剧的导演,我想要通过剧本身传递出去的东西是什么,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反而是观众能从我这部剧中汲取到了什么样的营养及精神慰藉,这才是最关键的。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